血流转向装置在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学案.ppt

血流转向装置在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学案.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流转向装置在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金杭煌 血流转向装置(flow diverter stent,FDS)是基于载瘤动脉的血管重建以及动脉瘤内血流改变理念的新技术。 一、FDS应用原理及构成 1)改变动脉瘤内血液内流与外流的模式,降低血流速度、湍流和壁面切应力,减缓动脉瘤囊内血流直至停滞状态,提高 血液黏稠度,进一步改变瘤内血流,数周内形成血栓,逐渐完全栓塞瘤体。 (2)金属覆盖网格慢性刺激血管壁,诱导新生内膜增生,最终将FDS包裹入病变血管壁,修复病变的载瘤动脉,并保持侧支或穿支血流通畅。 FDS对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主要指标是架网孔率与网孔密度。支架网孔率是指网孔面积支架总面积的比例,它与金属覆盖率互补,两者相加为100%。 网孔密度为21.2/cm2的支架对动脉瘤内血流影响最大,而对侧支血流无明显影响。此外,网格形态、网丝直径等对血流动力学也有不同影响。 二、FDS的临床应用适应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布了PED的临床应用范围:年龄22岁以上的颈内动脉岩骨上段到垂体上动脉段的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患者。 FDS在临床上的应用早已超出上述范围。患者的年龄为5~83岁,而且并不限于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治疗类型包括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和血泡样动脉瘤等。 三、FDS治疗前后的药物治疗 FDS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极其重要,进行双联抗小板治疗已成为共识,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个体方案可能更适合。 择期:口服波立维75—300 mg+阿司匹林80~325 mg,或波立维300—600 mg+阿司匹林300~650 mg,术中进行肝素化,术后给予波立维75 mg持续30天至1年,阿司匹林80—325 mg持续3个月至终生。 急诊:术前准备时间极短的患者通常需要给予大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三、FDS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项包括70例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使用SFD治疗的复杂动脉瘤96%获得成功,术后40~60周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100%。然而,对于更确切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 五、FDS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包括:短缩移位并脱入动脉瘤内(对于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术中或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实质内出血、早期或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覆盖的侧支或穿支闭塞等。 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 1、术中出血:由于FDS不进入动脉瘤瘤腔,目前在手术过程中因动脉瘤直接破裂而出血的报道较少,术中出血主要是载瘤动脉或其他部位出血。 2、术后颅内出血: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载瘤脉瘤远端脑内出血。 术后缺血性并发症 1.支架置入处载瘤动脉闭塞或狭窄 FDS置入后的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围手术期,与技术操作及载瘤动脉的弯曲程度密切相关。 2.支架覆盖的穿支血管狭窄或闭塞 尽管影像学显示FDS覆盖的分支血流未受明显影响,但病理学检查显示这些分支开口已经有新生内膜覆盖,且支架金属覆盖率越高,新生内膜覆盖分支开口越明显。 3.载瘤动脉远端梗死 其原因与人为停用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有关。 六、FDS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法的优点 1.操作简单 2.减少复发 3.提高治疗安全性 4.减少占位效应 七、FDS局限性 5%的患者术后有头痛加剧和脑神经麻痹等轻微神经系统并发症;在3个月随访时,18%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载瘤血管狭窄,高于传统支架辅助治疗的支架内再狭窄率(5.8%)。此外,还可能发生载瘤动脉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 谢谢! * *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