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骨囊性膨胀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及读片要点
男性 7岁
主诉:左小腿疼痛半月余
PE: 左腓骨近端压痛
影像学表现
影像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
病理:
骨囊肿
一、概述
骨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
良性占50%,恶性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左右。
多数骨肿瘤发生于长骨
偏心性 膨胀性
良性肿瘤居多
软骨母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母细胞瘤
血管瘤
韧带样纤维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之棕色瘤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二、各论
年龄
膨胀方向
有无硬化边缘
内部密度、信号
有无成骨、成骨的数量
骨巨细胞瘤
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肿瘤的主要组成成分类似破骨细胞。
肿瘤多见于 15~30 岁的青壮年期,大多在骨骺愈合后,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端。
影像表现
1.巨细胞瘤虽开始于干骺端近骺板处,但几乎均越过骺板向关节方向生长,且以此为主,可直达关节软骨下为止。
2.肿瘤大都局限于骨端和干骺端的松质骨内,并多向骨骼原来凸出的部分生长,使病区膨胀扩大,呈横向发展。其轮廓常呈分叶状,皮质虽变薄,但尚完整。其周围无骨膜反应亦无瘤组织肿块。无肿瘤基质钙化。
3.肿瘤呈一与正常骨分界明显的密度减低区,其中可见类似多房间隔的残留骨小梁,明显时可呈肥皂泡样改变。
4.在发病早期或进展期,其边缘可较模糊,中间如无似间隔的骨小梁,则诊断较困难,一般多根据病变部位而拟诊。病变晚期,肿瘤过度膨胀可使骨皮质破裂,且可侵入附近软组织中。
MRI
T1 多呈均匀低信号,出血可呈明显高信号;T2 呈混杂信号,低、中等或高信号混杂,瘤组织呈相对高信号;明显强化。
要点:
1、多见于 15~30 岁的青壮年期,大多在骨骺愈合后
2、邻关节面生长,易向骨突部位发展
3、长径与骨干垂直
4、边缘多无高密度硬化或更模糊
5、骨性间隔较细
6、几乎没有骨膜反应和钙化,无成骨现象
空、
无硬化边
抵达关节面
含铁血黄素
和亮斑
皂泡,无硬化缘
囊变少,无软骨基质
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 30 岁以下青年人;部位以长骨干骺端、骨盆、脊柱多见;
临床多以局部肿胀、疼痛就诊;多有外伤史。
病理上多位于骨松质、髓腔中央,少数位于皮质及骨膜;充满深红色、棕红色不凝固血液;单房或多房,有纤维骨性间隔。
影像表现:偏心、吹出样膨胀性、多房或单房溶骨改变,皮质受压变薄,边界清楚伴硬化。
MRI 囊液呈长 T1 长 T2 信号,纤维骨性间隔 T1T2 均为低信号;病灶内有液液平面(T1 上低下高,T2 上高下低),较具特征性。
要点:
1、10-20 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纵向,分隔,空
分层现象,
下层T1高T2低》血液
软骨母细胞瘤
多位于骨骺区(骺板软骨闭合前的骨骺部);1/3 的病例发病于胫骨,其它为股骨上下端、腓骨、尺桡骨远端等;10-20 岁(60-80%),5 岁以下及 60 以上者少见。
病理
早期:软骨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紧密排列,核大,坏死后可出现巨细胞。
中期:钙化、变性和坏死增多。
晚期:坏死区域由结缔组织取代,有类骨甚至骨性间形成,钙化骨化明显增多。典型的呈窗格样钙化。
影像
典型表现为长骨骨骺的偏心性溶骨破坏区,分叶状、边界清楚,周围有一薄的硬化环,内有钙化斑点。
MRI T1W 呈低信号,T2W 呈大多为混杂高信号,软骨样基质为较高信号,钙化为低信号,出血囊变为高信号,高信号被低信号间隔分隔。
要点:
1、10-20 岁(60-80%),5 岁以下及 60 以上者少见
2、局限于骨骺或骺板
3、多有完整或不完整薄层高密度硬化
4、无粗厚骨嵴
5、轻度膨胀、病灶较小
软骨基质压脂亮
内部成骨可见
有囊变,坏死,软骨基质,
无含铁血黄素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起源于软骨结缔组织,主要由粘液样软骨组成。
多在 10-30 岁之间发病,5 岁以下,60 岁以上较少发病。
好发于下肢,尤以胫骨上段最为多见,其次为股骨下端、腓骨下端、跟骨、肱骨及髂骨。
病理上肿瘤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