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课堂延伸 从《陈情表》中解读中华孝文化 山西省灵丘一中 袁伟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晋书.李密传》 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忠和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心报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忠孝观念的历史积淀和深入人心,确保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确保了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孝”字是个会意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子”字,意为子在下面侍奉上面的老人,说白了,就是儿子要背着老子 起源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 一,尊祖敬宗 二,传宗接代 孝的本质 《论语.为政》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子.万章上》 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孝的地位 传统文化的五伦关系: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论语》中的孝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回归课本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小结 清代学者评论《陈情表》“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情至性之文。”《陈情表》最大的社会历史价值在于从人的心灵深处升华了孝的价值,固化了孝的理念;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尽孝、至孝。孝敬父母,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更是不证自明的人生逻辑前提。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能孝敬生他养他的父母,不能孝敬这个世界上他最亲近的人,那他怎么可能担负起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所以,孝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至孝者才能至忠;至孝者才能至善。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孝的文化,弘扬孝的道德,鼓励孝的行为。因为物质的丰富代替不了亲情的温暖,社会的保障弥补不了子女的反哺。更重要的是,孝是忠和善的基础,只有能够尽孝于父母之人,才能尽忠于国家,才能行善于社会。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