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我见见遗体吧!”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的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想死日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后两封电报 做一做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 *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得知这个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超人情怀. 课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2、通过对毛泽东的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1、当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 自学要求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上。 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 1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2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 3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主席为什么整天都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你还从哪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动作描写)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岸英吃过苦,流过血,打过仗,又经过了农村和工厂的锻炼,新中国多么需要这样的好苗子啊! ——周恩来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小结: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