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传热学-第六章.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传热学-第六章

§6-3内部强制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实际上来说,温差过大,截面上的温度并不均匀,导致速度 分布发生畸变。一般在关联式中引进温差修正系数Ct来考虑 不均匀物性场对换热的影响。 采用齐德-泰特公式: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 按壁温 确 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实验验证范围为: 采用米海耶夫公式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实验验证范围为: 上述准则方程的应用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非圆形截面槽道 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应用到上述准则方程中去。 式中: 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 为湿周长。 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当量直径的 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层流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结果很多(P250-三点)。 续表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 按壁温 确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管子处于均匀壁温。 实验验证范围为: §6-4 外部强制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了外 掠圆管换热的特征。 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杂,但从平均表面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性很明显。 对于气体横掠非圆形截面的柱体或管道的对流换热也可采用上式。 注:指数C及n值见下表,表中示出的几何尺寸 是计算 数及 数时用的特征长度。 上述公式对于实验数据一般需要分段整理。 邱吉尔与朋斯登对流体横向外掠单管提出了以下在整个实验范围内都能适用的准则式。 式中:定性温度为 适用于 的情形。 3 流体横掠管束换热的实验结果 外掠管束在换热器中最 为常见。 通常管子有叉排和顺排 两种排列方式。叉排换 热强、阻力损失大并难 于清洗。 对于排数少于10排的管束,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在上式的基础上乘以管排修正系数 。 的值引列在下表。 §6-5 大空间与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 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自然对流: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形成的密度差所引起的流动。 1921年波尔豪森得到竖板自然对流层流边界层分析解与施密特-贝克曼实测结果相当一致。 自然对流亦有层流和湍流之分。 层流时,换热热阻主要取决于薄层的厚度。 旺盛湍流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几乎是常量。 采用相似分析方法,以 及 分别作为流速、长度及过余温度的标尺,得 式中 进一步化简可得 习惯上,对于常热流边界条件下的自然对流,往往采用下面方便的专用形式: 式中:定性温度取平均温度 ,特征长度对矩形取短边长。 按此式整理的平板散热的结果示于下表。 这里流动比较复杂,不能套用层流及湍流的分类。 4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这里仅讨论如图所示的竖的和水平的两种封闭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而且推荐的关联式仅局限于气体夹层。 封闭夹层示意图 一般关联式为 ①对于竖空气夹层,推荐以下实验关联式: ②对于水平空气夹层,推荐以下关联式: 式中:定性温度均为 数中的特征 长度均为 。 对竖空气夹层, 的实验验证范围为 实际上,除了自然对流外,夹层中还有辐射换热,此时通过夹层的换热量应是两者之和。 5 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并存的混合对流简介 在对流换热中有时需要既考虑强制对流亦考虑自然对流 考察浮升力与惯性力的比值 一般认为, 时,自然对流的影响不能忽略, 而 时,强制对流的影响相对于自然对流可以 忽略不计。 上图为流动分区图。其中 数根据管内径 及 计算。定性温度为 混合对流的实验关联式这里不讨论。 推荐一个简单的估算方法: 式中: 为混合对流时的 数, 而 、 则为按给定条件分别用强制对流 及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