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单元 碳的单质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同学个性化教案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 学生年级 学科 计划课时 课程名称 碳的单质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
目标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了解常见的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的实验原理 教学
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授
课
要
点 课题一 金刚石、石墨、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1)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等。
注意:铅笔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活性炭、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3. C60 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碳具有可燃性:
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CO2(充分燃烧)
2C+O22CO(不充分燃烧)
3. 碳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金工业。2Fe2O3+3C4Fe+3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课题二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研究
一、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石灰石的原因: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2、反应原理: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3、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再从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水没过下端管口后,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6、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7、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装置气密性检查 【难点】
1.突破建议:气密性检查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手捂加热的方法是学生已知的,但很多同学并不太理解其原理和设计方法。对气密性检查方法的梳理与总结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让学生分析几种气密性检查方法,认识改变温度或其他方法都是利用压强差原理,因此检查装置气密性就是要使装置内压强发生改变,并使这种改变得以用冒气泡、形成液柱等现象表现出来。
2.突破样例:
【师】如图,对比两套装置,应该如何检查它们的气密性呢?
【生】思考讨论。A: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受热试管内空气膨胀,可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双手,气温下降,有一部分水被吸入导管。B:先将止水夹夹住导管一端的橡胶管,再往长颈漏斗内加水,当形成液封后,长颈漏斗内水不在下降,且长时间水柱高度不变。如下图:
【练习】1.下列各图所示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