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类产品开发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丝针织绸面料的开发 1真丝性能特点 1.1 吸湿性高保暖性 真丝纤维在大气标准状态下,平衡回潮率可达 11%左右。其在空气中的最大吸湿平衡回潮率可达36%~39%, 而且手感也不觉得很潮湿。 由于真丝纤维吸湿性大,吸收和散发水分甚为迅速,所以夏季穿着感到特别凉爽。 又由于真丝纤维是多孔性物质, 纤维比热容、热 导系数与棉差不多。 因此真丝纤维不但透气性能良好,其保温性能也较佳,适宜于制作冬季服饰。 1.2 绝缘性和耐热性 真丝纤维是电的不良导体,是良好的电绝缘材料。 其耐热性可随温度变化。 1.3 耐酸碱性能 真丝纤维的耐碱性远低于棉、麻等纤维。 真丝蛋白质在碱液里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分解,所以真丝针织绸不适宜用碱性大的洗涤剂洗涤。 虽然真丝纤维在稀酸类中溶液中不太容易被破坏,但提高酸液浓度和升高酸液温度,也会使之膨胀而导致溶解。 1.4 耐盐性 真丝纤维不耐盐,所以其面料被汗水浸渍后,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影响牢度,导致强度降低,甚至出现破洞。 1.5 强度 真丝纤维是天然纤维中强度最大的一种,其湿态强度低于干态强度,所以在洗涤时不宜用强力扭搓。 柔软处理应避免使用阳离子助剂,因为柔软处理中的精练助剂是以阴离子型为主。蜡质助剂中的蜡质容易在精练(俗称练白)液中浮于表面,并且吸附于真丝针织绸表面,从而影响丝胶膨化溶解, 延缓脱胶时间,还会造成练斑疵点,所以真丝纤维柔软处理时,还需要避免采用蜡质助剂。针织用真丝的柔软程度与针织织造过程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为了既满足织造及印染工艺要求,又能兼顾到客户对绸面的要求,可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浸泡工艺。 2.3 柔软处理工艺处方 2.3.1 处方 1 及工艺条件 软皮油 4.000% 平平加 O 0.017% 中性皂 1.000% 甘油 0.010% 浴比 1∶7 温度 40~50 ℃ 时间 16~18 h 4真丝针织绸的编织工艺 4.1 设备参数 机型 4 针道单面大圆机 机号 24 针/25.4 mm 筒径 863.6 mm(34) 进纱路数 102 F 4.2 原料规格 4.4/4.8 tex(40/44 D)真丝。 4.3 织针排列 织针按照 ABCD 顺序进行排列,4 枚织针一个循环。 4.4 三角排列 三角排列图如图 1 所示,第1 ~6 F 是 A 、B 、C 号织针正常编织, 第 7~14 F 编织生产四角网眼组织。 总共14 F 一个 完 全 组织。 4.5 穿纱方式 每路穿入 4 根真丝。 5染整工艺 5.1 精练 精练的目的是去除桑蚕丝上的丝胶、色素、杂质以及编织过程中带来的油污等,使真丝针织绸呈现天然的光泽和柔软的手感,面料的纹路清晰、丝鸣感强。 其工艺处方如下: 水玻璃(泡化碱) 2.0 g/L 双氧水 4~5 g/L pH 值 9.5~10.5 浴比 1∶30~1∶40 温度 90~95 ℃ 时间 25~30 min 5.2 染色 根据真丝纤维的吸色特性,采用弱酸或中性染料对真丝染色。 其工艺处方如下: 染料 x% 匀染剂 0.2%~0.4% pH 值 7.0 浴比 1∶30 温度 95 ℃ 6针织绸面料参数与表面风格 6.1 针织绸面料参数 6.1.1 毛坯面料参数 线圈长度 13.5 mm/50 针 克质量 145 g/㎡ 幅宽 1 980 mm 6.1.2 光坯面料参数 线圈长度 13.5 mm/50 针 克质量 145 g/m2 幅宽 1 980 mm 6.2 针织绸表面风格 由于采用成圈、集圈、浮线同时编织, 所以在表面形成了横向具有凹凸效应与网眼效应的外观。 从图1 中可以看出, 第 1~6 F 中,D 号织针一直不参加编织,而 A、B、C 号织针正常编织,则由于 D 号织针形成拉长线圈比较长, 于是凸出在织物表面, 而 A、B、C 号织针正常编织,这样就出现凹凸效应;在第 7~14 F又形成横向四角网眼效应, 两种组织复合起来, 形成织物表面外观新颖别致,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结语 我国传统真丝针织服装大多以纯真丝为原料,这样不但服装成本高,而且其抗皱性、抗泛黄性、耐洗性等服用性能不佳。 采用真丝与棉、毛、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竹纤维、珍珠纤维及氨纶、锦纶、涤纶等进行混纺、交织、交捻及包缠复合后,既可降低真丝产品中的真丝比例,又可降低所用真丝的等级要求。 这样,除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外,还改善了产品的服用性能,又增加了真丝针织服装的花色品种。 鲁 泰 纺 织 服 装 工 程 研 究 院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