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色谱分析法概述原
第 二 章 气 相 色 谱 分 析 §2-1色谱分析法概述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离植物色素,其方法是这样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 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并可分别进行鉴定。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 色谱法(色层法、层析法): 是先将待分析样品的各组分进行分离,然后顺序检出各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可见色谱分析是先分离后测定。即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将多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并测其含量。 所以说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1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高效能(分离效能高) 能分析沸点十分接近的复杂混合物。如分析40~150OC汽油时,110min内获得168个色谱峰。 (2)高灵敏度 检测10-11~10-12g(微量有害物质),需要样品量极少。 (3)高选择性 (4)分析速度快 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可完成一个分析周期。 (5)应用广泛 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有机物(摩尔质量小于400)及部分无机物(能分析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 不足: (1)不适用于沸点高于450OC的难挥发物质和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2)对未知物的定性分析比较困难。 解决方法:方法联用 如:色谱-质谱;色谱-红外;色谱-电化学等。 2 气相色谱法分类 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一相是固定不动的,我们把它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固定相状态分类: 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分类情况如下: 2).按流动相和固定相所处状态分类: 3).按分离原理(机制)分类: 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固定相一般是固体)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溶液中不同离子与离子交换剂间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空间排斥(阻)色谱:利用多孔性物质对不同大小的分子的排阻作用进行分离的方法。 4).按操作形式分类: (1)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指将固定相填满在一根玻璃 或 金属管内组成的色谱柱; 毛细管柱色谱:指固定相附着在一根细管 内壁上,而管中心是空的。 (2)纸色谱:用色谱纸作固定相,将样品 滴在纸上,用有机溶液展开。 原理:基于不同组分的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相互分离。 (3)薄层色谱:将粉状吸附剂调匀后涂在 玻动板上,样品总可用有 机溶剂展开。 原理:根据移动速度不同分离。 3 气相色谱流程 气相色谱仪是完成气相色谱分析的主要工具,其流程示意图见(图2-1)P5。 气相色谱仪器 现在有近百厂家提供数百种型号的气相色谱仪。 过去几十年内,色谱仪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主要归于: 电子积分仪及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对仪器各类参数的自动控制。 如柱温、流速、自动进样等。 载气系统 载气: 是载送样品进行分离的惰性气体,是气相色谱的流动相。 有氢气、氮气、氩气、氦气和空气。 要求:载气应不与固定液和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 进样系统 进样: 把被测样品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进行色谱分离。 气体样品:用六通阀导入或注射器注入。 液体样品:用微量注射器注入。 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的核心是色谱柱,其功能是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个组分。 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变化应小±0.xoC。选择柱温主要是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和对分离的要求。 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高于样品的平均沸点(分析时间20-30min);对宽沸程的样品,应使用程序升温方法。 检测系统 分离后的组分顺序进入检测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程]如何制作吸引眼球的PPT-实例教程f.ppt
- [杭州]某机场外污水管道及泵房改造拖拉管施工方案_secret.doc
- [浙教版]2016年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27课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ppt
- [浙教版]2016年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15课 对环境的察觉——光.ppt
- [浙教版]2016年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39课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ppt
- [浙教版]2016年中考科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45课 科学探究.ppt
- [第三章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ppt
- [精品]2012年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配套课件].ppt
- [补充]惯量张量 理论力学.ppt
- [解析]江苏省淮安市四星级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10月份).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