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第14课《苏武传(节选)》课件.ppt
14 苏武传(节选)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2.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通“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通“现”,显现) (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通“祀”,祭祀)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8)法令亡常(通“无”,没有)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通“无”,没有) (10)武父子亡功德(通“无”,没有)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3.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兄弟亲近 古义:成为皇帝亲近之臣;今义:动词,靠近。 (4)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5)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春季秋季。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5.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形容词作动词,滋润) (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 (5)单于愈益欲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6)何久自苦如此(使动用法,使……受苦) 本ppt来自:千教网() 文本 指引 (7)王必欲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8)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雨、下雪) (9)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 (10)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拄着) (11)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 (12)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用车子送) (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2.句段剖析 (1)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剖析:这几句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的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执著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2)“时汉连伐胡”至“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剖析:这几句交代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的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3)“单于愈益欲降之”至“羝乳乃得归”。 剖析:此处先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作斗争。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3.写法赏析 (1)苏武的形象塑造得崇高壮烈、生动感人,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作者的人格审美观及审美情感的透入。 (2)围绕中心人物选材,详略得当,剪裁得体,结构严谨。对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精神和思想性格的材料,加以细致的描写,如卫律逼降、李陵劝降。而对苏武的官职及两国互扣来使等一般情况则一笔带过。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3)本文是以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用了正面、侧面描写及对比烘托等手法。 (4)本文的语言不仅精炼准确,而且富有表现力和形象性。叙事语言精练传神,描写如画;人物语言深入到人物精神与心理世界的深处。 4.拓展探究 (1)苏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提示:①“见犯乃死,重负国”是苏武视死如归的写照。苏武不忍遭受侮辱而有损国威,是一位视死如归的英雄,危急关头,不惜以死去殉自己神圣的使命,去殉自己的祖国。 本ppt来自:千教网() 探索与 点拨 ②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苏武“威武不能屈”,毅然选择死亡。 ③面对富贵和贫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