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文本中国上古史的信与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献、文本中国上古史的信与疑

出土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神话性、传说性的内容,以《清华简》与《尚书》的比较最为明显,如《赤鸠之集于汤之屋》,《楚居》等,这类篇章在而在文献中见不到。这种变化说明,古人对文本进取了取舍,在早期史学思维即已经中把真实性视为重要标准 对“不可靠”文本的减去 具体的个案是《山海经》。从现代研究成果看,《山海经》中存在当时社会情况和历史的记录,例如上甲借兵于河伯、四方风观念等,都可与《清华简》和甲骨文相印证。但是,这本书却很早就被排除在正式典籍之外,其所记载的历史内容 也被史家所摈弃。 有一个很明显的对神话性、传说性文本和历史的淘汰过程。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早期文献都是理性的关于人的记录,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自人开始。 《尚书》 →尧:统一的时间标准 《史记》 →黄帝:族群的政治化 中国早期史学特征:历史从人开始,缺乏起源部分 这一历史时期无论在逻辑上、完整性、系统性还是研究需要上实际都是无法被省略的掉的。 所以,于是后世的史家以及学者,都试图恢复早期历史以及解决起源性问题 尤其是随着中央王朝的没落和地方诸侯的兼并,大量原贵族阶层沦为普通民众,其所拥有的知识使其可以在官方史学以外参与历史的重建;献书导致大量资料重新进入史学家视野;新资料的发现,如汲冢书等。 能够实现这一设想的,无疑还是原先被淘汰和忽略的早期文本,因为在这些文本包含了起源性的记载,例如《山海经》中即大量关于自然现象、物质技术和族群起源的记录,《世本》等其他文献中也成批或零散载有相关内容。人们在恢复史学完整性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原先被忽略的资料是最简便的方法 所以我们看到一种现象,中国古代历史越往后来,越往前追溯。这并非是后人在伪造早期历史,而是这部分被省略掉的历史一直处于重建之中 “层累地造成的”古史是中国早期史学人本化导致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合理的“层累地造成”。 《论语》对五帝至三代的记载:分散 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论语?泰伯》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论语?泰伯》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论语?八佾》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八佾》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论语?卫灵公》 《墨子》对五帝至三代的记载:系统化 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 《墨子?尚贤中》 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曰‘圣王’,至今不已。 《墨子?尚贤中》 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 《黑子?节葬下》 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之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虽古之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政,亦无以异此矣。 《墨子?天志中》 《韩非子?五蠹》:历史分期 上古竞于道德,中出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层累的中国上古史是合理的: 对原本缺失的历史的完整化 史学发展的正常过程 层累的中国上古史 伪造的上古史 顾先生对中国上古史的现象总结是合理的正确的和成立的,但以此进行的推论需要慎重考虑。 西方古史系统: 神话→传说→英雄→信史 中国古史系统: …… →信史 当西方认识成为判断标准,不得不将中国已经人本化过删除过的信史重新按西方古系统划段:尧舜禹划入神话或传说时代 顾颉刚先生言: 简而言之就是“不立一夏,惟穷流变” 中国上古史,不能只局限于信、疑或释,而且还要根据史实、史家、史观、史法、史学之变化,了解古人何以形成此种古史与观念,“惟穷流变”。 谢谢! * * * 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1、官方史学 (文字的特性:意音文字的传播成本与学习成本) 2、史学具有宗教功能 (祖先崇拜型宗教:祖先神的虚拟化、宗教和国家化;宗族长期作为社会重要组织方式) 官方史学 史学的宗教功能 接受大众检验 提供当前状况的合理性 提供未来行为的指针 真实性(理性) 重视原始文本 傳清代陝西出土 髙22.2、口徑21.9、足徑18釐米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五年琱生簋 六年琱生簋 五年琱生尊 傳清代陝西出土 髙20.8、口徑19.5、寬31.7釐米。 現藏美國耶魯大學博物館 2006年11月,陝西省扶風縣城關鎮五郡西村 現藏寶雞市博物館 《五年琱生簋》(《集成》4292): 隹五年正月己醜,琱生有事,召來合事。余獻,婦氏以壺,告曰:“以君氏命曰:‘余老,止。公僕庸土田多朿。弋伯氏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