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微观理论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微观理论 主讲人:张江龙 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理论 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自学)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对一个男孩来说,他的潜意识中有种对母亲的排他性占有欲,任何人,包括他的父亲,一旦对他构成威胁,他都会产生仇恨,甚至想杀掉他们。 男人用下半身思考。 不要去了解女人,因为女人都是疯子。 你的眼睛疲倦了、累了、闭上你的眼睛。 1、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Id),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自我(Ego),是本我的表层部分,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否则就会出现变态的人格。 3、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它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 4、关于防御机制的学说(P66) 压抑——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战争创伤),强制驱离意识层次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 固着——面临进入下阶段的强烈焦虑时宁愿停留在当前舒适心理阶段的策略。 退化——指行为回朔到较幼年期(较早发展阶段)中的愉悦及满足的行为,借此平衡心理冲突。 移置——为情绪从危险物转向安全物。 二、阿德勒与荣格的后期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心理与家庭发展阶段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埃里克森开始研究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棘手问题,把精神分析与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政治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 (1)弗氏强调本我,埃氏强调自我 (2)弗氏强调人的动物性,埃氏注重人的理性 (3)弗氏强调历史的经验,埃氏强调未来 (4)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成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埃氏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成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弗氏注重儿童期的发展,埃氏强调终生发展 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论 对埃氏理论的评价 埃氏理论将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统一,将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对于埃氏理论,他强调人类是有理性的、能适应的个体。但是,他的理论也受到批评,主要在于他没有说清楚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如他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信赖感会影响到自主行动、自动自发或勤奋进取的发展等。这也和埃里克森所作的访谈和观察及非标准化相关的。 生命周期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对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所包含的时间、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描述和研究,来寻求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运用于家庭研究,兴盛于60-70年代。 主要的代表任务有希尔、杜瓦尔、埃多斯等人 对杜瓦尔的批评 有学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只是针对核心家庭,不能适应多子女家庭、同性恋家庭、丁克家庭、未婚单亲家庭等其他形式的家庭。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典型”或“正常”的中产阶级家庭发展模式,另他也没有注意到家庭发展情况的文化差异 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关注重点在于有机体如何适应环境 理论偏重于对儿童认知、智力和思维发展的研究。 理论综合了生物学、数学逻辑、心理学、哲学以及科学史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强调个体从出生便主动、积极地探索环境,每一种技能的获得既需要生理上的成熟为基础,又需要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来逐渐掌握。 1、几个重要的概念 图式: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机能结构,它最初来自于先天的遗传、如吸吮、把握等。 同化:个体将外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