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的听觉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的听觉特征6 N7 ?7 d7 ] Y5 N( ^ 3 ~) [) z d8 a7 M/ k0 x1 U3 @( P 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的存在感觉。声音的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的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当人耳接受声波的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的产生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的感觉是生理 、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的要素! }. ]% t) W. D4 e6 A F4 u4 w 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因素是:振幅、频率、谐波 构成人耳对声音的听觉特性的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 ⑴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程度。它首先决定于声音的振幅,其次是频率。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单位:分贝(dB) 与振幅的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的声压范围是:0——120 dB5 B: H) ] d3 ?7 }4 k 与频率的关系:a、4—5KHz附近的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的音响度大于高频音的响度c、常见声源的声压级dB ( ? ????窃窃私语:20——35 ?? ? t6 b0 V$ V- h+ s* d ? ????女 高 音:35——105 ??????? 男(高音:40——95( J- x2 N* ^6 Z# ~7 L E# Z2 [* J ( ? ????小 提 琴:40——100 ??????? 交响乐:80 dB ? ????小 ???鼓:55——105 ??????? 打??雷:120( dB$ G c: ]0 b8 Z6 S9 N7 F ( ? ????教师讲话:50——60 ??????? 飞机起飞(3m处):140 dB z$ p5 O0 x2 @/ f ⑵音调(音高):是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的对数值,其次是取决于声音的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的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P( ]; P2 |2 Q3 U a、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 r* u/ j. q9 V4 Y* ]2 s b、语言的频率范围范围是100——10 KHz ; I | {+ W, Y3 {- t??I 音乐的频率范围是50——15 KHz ( O, l+ O a; v* I8 N F 音调与声压(振幅)的关系: a、1K——2 KHz 以上的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 f$ y- q z- h8 d b、500 Hz以下的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 Q% p2 Y6 N* T9 s7 d) D. ^# i6 z 6 k/ T4 l% P# | J) ]4 P ⑶音色(音品):指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以外的音质差异。它与声音的频谱结构、包络和波形有关。发音体的泛音结构不同频率特性曲线、种类不同造成音色结构的不同。, j4 j5 J5 d, H/ }# a( ] M c6 P3 n4 w; u5 Z 声音的物理特性 声音的构成及关系+ f P) m$ M+ i4 y??F P2 F 客观:振幅(大、小);频率(快、慢);谐波??v5 ? t \- O2 R. Z$ o 主观:响度;音调(音高);音色(音品) 振幅:声波的振动幅度,它的大小影响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强度(即响度)单位:分贝(dB)) d8 _1 Z0 h8 v; Z- Q: S??l# S 频率:声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直接影响人耳对声音高低(音调)的感觉。单位:赫兹(Hz) 谐波:指声波的波形。包括瞬间状态。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声音音质差异(音色)的感觉。(如乐器不同,相同的“i”听觉则不相同。) 声音的传播 * ]+ U. i# k; s0 Z! c! c. r; X8 U ⑴直达声: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的声音。 它是接收声音的主体,又叫主达声,不受空间界面影响,其声强基本上是与听点到声源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衰减。 i; F, \4 `4 h7 _ O9 W. Y ⑵早期反射声:指延迟直达声50ms以内到达听声点的反射声,对声音起到增强作用;在大空间内,因反射距离远,易形成回声,产生空间感。 @ ⑶混响声:声波经室内界面的多次反射,迟于早期反射声到达听点的声音,直至声源停止发声,但由于多次反射,听点仍能听到,故又称余声,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I; G$ u, l# t8 O 混响时间:在一个声场中,一个声音的声压级衰减6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