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知识(2016.01.10)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知识(2016.01.10)详解

以中等质地的表土为例(体积比) 矿物质 水汽 空气 有机质 土壤物质组成饼图(体积比) 广义: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的有机物的总称。它包括各种动 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 狭义:专指土壤中的腐殖质,但在测定过程中无法把未分解、半 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剔除掉,所以测定结果实际上还包括未 分解、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在内。 土壤有机质 1、死亡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2、施入的农家肥。3、工业及城市垃圾废水、废渣。 原始土壤:微生物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 自然土壤:是死亡的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及植物的枯枝落叶,但基本来源是它上面生长的绿色植物。 耕地土壤:(1)栽培作物的残留物(2)施用的有机肥。其中后者其主导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矿质化: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为复杂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1、土壤的湿度和通气状况: 适当的湿度而且通气良好的土壤: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进行好气分解,分解速度快,而且比较完全,矿化率高,释放出矿质养分多,而且呈氧化态,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但是中间产物累积少,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保存。 土壤湿度大通气不良的土壤: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分解慢,而且不完全,矿化率低,释放出矿质养分少,而且呈还原态,不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同时在还原条件下会产生一些有机酸和一些还原性气体H2S、H2等对作物生长有毒害作用,但是在嫌气条件下中间产物累积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保存。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2、温度 0—35℃:增高温度能促进有机质分解; 25—35℃:适宜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活动; ≥45℃: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 ≥50℃:有机物会发生纯化学的氧化分解而导致挥发。 3、土壤酸碱反应 细菌最适宜酸碱度:pH6.5—7.5的中性环境; 放线菌最适宜的酸碱度可能要偏碱一些; 真菌最适宜酸碱度pH3—6的酸性条件下活动; pH<5.5或pH>8:大多数的微生物都不太适宜。 4、有机物的C/N比:指有机物中C总量与N总量的比。 N是组成微生物体细胞的要素,有机质中的C既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又是构成体细胞的要素,所以微生物对C和N这两种元素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才能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构成体细胞的需要。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对C/N的要求不一样,一般认为微生物每分解25—30份的C,大约需要1份的N,也就是说微生物对C/N的要求是25—30/1。 有机物的C/N>25—30/1:有机物中的N素供应不足,微生物就可能从土壤中吸收有效N用于构成微生物体细胞,从而产生微生物与植物竞争土壤有效N的现象,也有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使有机物的分解受到抑制。 有机物的C/N<25—30/1:有机物中的N素供应充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要快得多,有利于矿质化作用的进行。 实际上大多数有机残体的C/N远远大于25—30/1,比如禾本科作物的秸秆,其C/N80—100:1远远大于25—30/1,为了促进它的分解,并防止植物缺N,应该补施一定的化学N肥。 1、能提供给作物需要的养分 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a:有机质能提供给植物有机态养分:降解过程中能产生一些水溶性的有机分子,比如氨基酸、酰胺、易水解蛋白质、等能够为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b:有机质能提供给植物矿质态养分:在有机质的元素组成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元素,既有大量元素也有微量元素,既有必需元素,又有有益元素。这些养分元素经过矿质化作用,就能分解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c:有机质分解、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和腐殖酸,能促进矿物质的溶解,促进矿物风化,从而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d:有机质分解、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及腐殖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使这些离子保留在土壤中而不致于沉淀下来。 2、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从而改善土壤的肥力特性 。 物理性质 a: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团粒结构的稳定性。 b:腐殖质对土壤的热状况也有一定影响,主要是因为腐殖质是暗褐色物 质,包被在土粒的表面使土壤颜色加深,使土壤吸热增温快。 化学性质 a:腐殖质能吸附离子,增加土壤保肥性。 b:在酸性土壤上,通过有机质与Al3+的结合,降低Al3+对作物的毒害。 c: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有机酸,能减少P的固定,增加土壤中有效P的 含量。 d:腐殖质中有许多弱酸性功能团,提高土壤对酸碱变化的缓冲性能。 生物性质 a:微生物:有机质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来源。 b:动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