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 德国篇(下).doc
读书文摘
题目: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 篇()5年六月上,第10~15页
大师的悲哀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虽然得到了外国对手的尊重和理解,但却始终无法得到国内政客和大众的理解。他成功处理鲁尔危机的结果是被国人当作窝囊废,只当了103天总理的他被赶下台。
施特雷泽曼在外交部长任内的举措,也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他最大限度降低了德国的损失,最大幅度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但仍被国内舆论指责没有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与美国的合作使德国受益匪浅。在“道威斯计划”启动后的5年内,德国支付了10亿美元的赔款,却得到20亿美元的贷款,日后的“杨格计划”则带来更有利的经济环境。可是,激进主义者却把“杨格计划”当成靶子,肆意发泄非理性的不满。
德国通过承认阿尔萨斯-洛林的现状,换来西部疆域的安全,同时保留了修正东部国界的自由。这同样是一个重大胜利。可惜,日后的激进主义者却利用这一点,急不可耐要对波兰动武。
同样重要的收获还在于赢得了时间,使得塞克特的重整军备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以当时法德两国的实际力量对比,法国陆军随时能轻易扼杀德国这种企图。问题是,法国人始终没有找到动武的理由。待到德国重整军备成功后,如果德施唯独国内的。40年西线战役开打后,他已经知道要集中装甲力量于主攻方向,但究竟这些铁盒子能发挥何等威力,他与英法领导人一样心中无数。所以,他才会被德国装甲兵的迅猛深入搅扰得坐立不安,从而在敦刻尔克犯下紧急叫停的错误。此后,他又忽然跳向另一个极端,视装甲部队为包治百病的良药,等于用兵种战术替代了军事战略,又用军事战略替代了国家战略,最终形成了德国装甲兵的传奇,却也注定了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事后看来,希特勒这种奇特的军备观念,确实在短期内赋予他极大的威慑、恐吓能力,同时也严重损伤了德国的长期战争能力。在武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过于追求军备的数量,无异于一种资源浪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军队的后劲会越来越差。而希特勒的“高贵的雅利安女人不应该去军工厂工作”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德国的人力资源分配。与此相对,同盟国阵营大量使用女性劳动力生产军用飞机。
不过,假如没有二战,希特勒的这种缺陷就会被掩饰住,他可以不断地用自己的虚张声势和威慑敲诈来不战而胜。于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二战还是爆发了。
虎头蛇尾
很多人喜欢到《我的奋斗》中探寻希特勒的战略宏图,但众多的档案、备忘录证明,这本书更多的是希特勒对内煽动、对外恐吓的宣传品。在希特勒心中,另有一个更“高明”的国家战略计划。
希特勒冷静反思了一战中德国两线作战、以少敌众的教训,也深入学习了俾斯麦和施特雷泽曼的外交策略。他的基本计划是,尽量以和平扩张的形式实现德国的再崛起,最终目标是形成如下3个同心圆:大德意志(德奥合并、肢解捷克、收回默默尔港和波兰走廊)、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盟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其中,两个外部圈层的国家,在一战中除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都处于德国的敌对阵营,意大利、日本和英国更是列强俱乐部的成员,而这个列强俱乐部长期只有7个成员。这就意味着,希特勒的计划如果实现,就将使德国获得远胜过一战前的战略态势,并在列强俱乐部内形成四对三的优势。如果再考虑到剩余三国(法苏美)并非铁板一块,且法国处在衰落状态,则德国的战略地位尤其牢固。
在此后的数年内,希特勒几乎完成了这个计划。他与意大利、日本结成同盟,将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变成仆从国,并最终武力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其最后的临门一脚,即在于能否形成英德同盟。
希特勒早就意识到:“(德国)必须与英国缔结同盟,然后始能确保新德国十字军的后方安全。”“为了换取英国的友谊,任何牺牲都应在所不惜。”“不列颠民族在这个世界中要算是最有价值的同盟者,只要其政府仍能继续维持其坚强的韧性,则它在任何斗争中也就都有苦战获胜的可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希特勒首先把德国打扮成自由世界的东方哨兵,抗击红色帝国入侵的十字军战士。同时,又把自己打扮成和平主义者。1933年5月17日,与日内瓦裁军会议同步,希特勒高调发表了一篇影响重大的和平宣言。他痛陈,经过一战的惨痛教训,战争残酷、代价高昂且效能甚低,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常识。在欧洲,谁要敢挑战这个常识,首先会给自己和其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故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一切问题都应用合理而和平的方式解决……在欧洲使用任何种类的暴力,对于政治和经济地位都不可能产生任何有利的影响……此种无限疯狂的爆发必然会使现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为之崩溃”。希特勒郑重宣布,德国决定解散一切军事组织,放弃一切攻击性武器的研发、采购和出售(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但书”——正文之外附带的说明),其他国家都要如此。
到了同年10月,法国终于忍不住表态无法接受希特勒先生的建议,后者立即以此为借口,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