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讲义8-1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学讲义8-19

“100亿美元换来国内三大国有商业银行10%一15%的股权,这简直会成为世界银行界的历史性事件 国内金融企业在境外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甚至多家金融机构向同一境外投资者压价竟卖股份,这将会带给中国金融业灾难性的后果。 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观点是 (一)“按净资产定价不合理” 金融学家吴念鲁认为,不仅要按净资产来算股价,还要考虑这几家银行的品牌、客户、市场和产品。 。 银行向境外战略投资者转让股权时只考虑了净资产,而巨大的无形资产被忽略了。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信用、品牌价值、销售网络、主要客户资源和优秀的人力资源。 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观点是 (二)“境外投资者便宜捡得太大”   2004年工行实现盈利747亿元,用30亿美元换来工行10%的股权,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在4年之内就可收回投资。假如今后交行的股价上涨到3.72元,汇丰只需把入股交行的19.9%的股权脱手9.9%,就可以拿回本金,而不花分文持股交行10%的股份。按照目前H股平均市净率2.2倍保守估算,中行的股份在3年内将给境外投资者带来95%的收益,境外投资者便宜捡得太大。 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观点是  (三)“股权交易存在不对等性”   该观点认为,交易的不对等性并没有反映在股权价格中。 一是境内投资者被边缘化,国内银行的股权售让对象明显偏向境外投资者。既然是一种市场行为,引入战略投资者就应当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应该引入竞争机制,既应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也应该对国内投资者开放。 国有银行贱卖论”的主要观点是  (四)“国人已承担巨额重组成本”   在股权交易前,为了提高国有银行质量国家已付出了巨额投资。如在1998年增加2700亿元国债用以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2000年剥离近14000亿元的四大银行不良资产,2005年通过汇金公司向中、建、工行共注资600亿美元。另外,工商银行改革下岗20万人,建设银行裁员了10多万人。当前国内银行转让股权获得的溢价太低,没有体现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 (二)国有股没有贱卖的观点 1.成思危(2005)指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股权转让溢价很低,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各方面的看待,因为中国的银行存在历史包袱重,职工人数多,体制不够合理等制度性问题,由外资进来以后,他们确实要考虑到由这些问题带来的风险,所以他们往往要求打折,这种折扣,我们把它叫做制度性折扣。制度性折扣的存在是股权溢价低的一个原因。 2.刘明康(2005)驳斥国有银行贱卖论,指出战略投资人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国内银行业做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因此在价格方面自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到他的风险成本。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他的账面净值,所以银监会认为并不存在着贱卖的情况。 (二)国有股没有贱卖的观点 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博士(2005)认为,上市的价格问题是双方、多方谈判的结果,上市前认购的价格和上市后的交易价格不能拿来简单比较。试想如果没有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很可能会增加上市的风险,交易价格可能降低。因此不能简单地用IPO价格和股权转让价格相比得出国有股贱卖的结论。 4.建行董事长郭树清(2006)指出:“两个价格(入股价与发行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系。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一致认为,建行的投资亮点之一就是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加盟。战略投资者会改善公司治理,会带来技术支持,会与我们一起来共同面对未来的市场风险,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性质的收益。仅就转让价格而言,也大大高出账面净资产,特别是考虑两家机构还承诺以公开上市时的价格买入一部分股份,平均算下来,更要高出许多。” 4.除了认同引进境外投资者而对发行过程产生的推动外,交行董事长蒋超良(2005)另从其他股东角度算了笔账。他表示,交行上市和股价上扬后,持股比例最高的国有股东受益最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吴敬琏(2005)分析说,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通过投资来获利,参股到国有银行,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取得股权的成本是和风险成正比的。贱卖不贱卖,市场早有评价,建行的上市,已经充分表明了“贱卖论”的不成立 (二)国有股没有贱卖的观点 ①定价机制看,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是一对一谈判,IPO定价则是公开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推销。 ②从定价对象看,战略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战略投资者愿意与引资企业长期业务合作,共担风险,往往要承诺较长的股票锁定期,承诺竞争回避。公众投资者更多考虑股票投资收益,可能长期持股,也可能短期投机。因此,战略投资者在IPO前入资的认股价格一般要低于IPO价格。 (二)国有股没有贱卖的观点 ③从定价策略看,虽然有观点质疑银行股权转让没有考虑自身无形资产价值,但应注意到境外战略投资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