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ppt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实验室简介 心血管生理研究室、生物反馈研究室是 由潘敬运教授和王庭槐教授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创建,至今已培养博士28名,硕士33名,目前在读博士生8名,在读硕士10名。 实验室研究方向 心肌肥厚的病理生理机制 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生物反馈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获得基金资助项目 1. 1997 卫生部科研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NOS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2. 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负责人:潘敬运 王庭槐 MKP-1在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3. 1999 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MAPK信号途径在雌 激素抑制VSMC增殖中的作用研究 4. 20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膜雌激素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5. ?2001 省中药局科研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加减一阴煎在绝经期妇女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6. 2001? 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SERMs在激素替代疗法中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7. 2002 广东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病及其机制的研究 8. 2002 卫生部视听教材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生物反馈的生理学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9. 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Caveolin-1在雌激素抑制AngII诱导的VSMC增殖中的作用 10. 2003 卫生部科研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潘敬运 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病及其机制的研究 11. 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微囊蛋白-1在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中的整合作用 12. 2006 广东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非线性分析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13. 20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负责人:谈智 王庭槐 EPC经雌激素诱导联合VEGF基因修饰治疗心肌缺血 14. 200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向秋玲 sprouty1在SEMR对不同组织增殖影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5. 2007广州科技计划课题负责人:王庭槐 广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的生物反馈干预 研究思路 心血管生理 探讨心肌肥厚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雌激素逆转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 从基因和非基因两条途径、从血管外膜、中膜和内膜三个层次系统研究雌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信号转导途径入手,探讨如何保护利用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以及避免其副作用。 探讨雌激素对干细胞分化调控的影响,及其在实验性心肌梗塞和血管损伤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 研究了重要的神经体液因子AngII、ET-1在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理。 系统研究了内源性和外源性NO在逆转AngII、ET-1诱导心肌肥厚、A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了雌激素通过NO信号转导途径抑制AngII、ET-1致心肌肥厚及AS的作用机制。 探讨了雌激素通过基因途径(nER介导)对VEC、VSMC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明确了雌激素抗AS的作用机理。 研究了雌激素通过非基因途径(mER介导)对血管壁的作用及其与基因效应之间的cross-talk。 探讨雌激素对caveolae内caveolin蛋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其抗AngII、ET-1诱发AS以及血管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探讨SEMR在血管及子宫内膜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明确其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 探讨雌激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明确雌激素对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近5年发表文章 1. 内皮素-1对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诱导。生理学报,1999,51(1):19-24 2.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作用。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15(2):100-1023. 3.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大鼠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6):27-31 4.

文档评论(0)

ailuojue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