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学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蜂学笔记

第二章 养蜂资源 ⒊ 大蜜蜂 分 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 工蜂体长:16~17mm 工蜂体色:头、胸黑色;腹部第1~2节背板桔黄色;其余褐黄色;第2~5节腹节背板基部各有1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 栖息和迁栖习性:随蜜源丰歉以及受季节气候所迫,具有机动的迁徙行为;在四季温暖、蜜源丰富的环境下,也有常年定居下来的情况;蜂巢离地常达十数米以上;有时数群甚至数十群相邻聚居形成群落;营巢在邻近水源处。 在云南南部,一般5~8月在高大阔叶树的横干下或悬岩下筑造单一巢脾繁衍生息, 9月以后,迁往低海拔的河谷、盆地,在浓密的灌木丛中营巢越冬。 ⒋黑大蜜蜂 分 布: 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包括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地。 栖息习性: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常数群乃至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构成群落。 体 长:17~18 mm 体 色: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 ⒌ 沙巴蜂 分 布:马来西亚沙巴州 个体大小:个体较印度蜜蜂个体略大 工蜂体色:红铜色 生活习性:与东方蜜蜂相似 营巢习性:在洞穴内营巢 ⒍ 东方蜜蜂 分 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带地区;亚洲(中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 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 栖息和营巢习性:在自然界中,蜂群栖息在树洞、岩洞等隐蔽场所,造复脾;生存受威胁时,易发生整群弃巢迁栖。 群 势:维持1~3kg(约1.5~3.5万只工蜂) 其它特性:雄蜂房盖,尖笠状凸起,中央有气孔;工蜂在巢口扇风时,头向外;采集半径1,000~2,000m;分蜂性强;尚于利用零星蜜源;对蜡螟抵抗力弱; 抗美洲幼虫病、白垩病、蜂螨、胡蜂;产卵有节,消耗省;个体耐寒,适应利用南方冬季蜜源 ⒎ 西方蜜蜂 分 布: 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养蜂生产上的主要蜂种。 营巢习性:在自然界中,蜂群穴居,造复脾。 特 性: 工蜂在巢口扇风头向内;雄蜂房凸出,盖平;易维持大群; 善于采集大宗蜜源; 具采胶性能; 产浆性能好。 ⒏ 绿努蜂 分 布:仅发现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绿努山区。 形态特征:工蜂体长10~11mm,体色较深、多为暗黑色。 生物学特性:生活在海拔1700m以上的山区;穴居,在树洞里营造复脾蜂巢。 经济价值:可以驯养为饲养蜂种,也是当地的传粉昆虫之一。 ⒐ 苏拉威西蜂 分 布: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和菲律宾。 生物学特性:穴居,营造复脾;工蜂体长约11mm,体色也较东方蜜蜂浅;其余生物学特性与东方蜜蜂相似。 经济价值:已部分驯养为饲养蜂种,可取蜜,为当地的传粉昆虫之一。 四、东方蜜蜂的亚种 ⒈蜜蜂品种的概念 蜜蜂品种(地理品种、自然品种、原始品种):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同一种蜜蜂,由于地理上的隔离,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亚种。 蜜蜂的不同地理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代表着不同的遗传型,适应于不同的环境。甚至在一个地理品种内,尚存在着适应于特殊环境条件(气候、蜜源和病敌害等)的不同生态类型。 ⒉东方蜜蜂的亚种 中华蜜蜂、印度蜜蜂、日本蜜蜂、喜马拉雅亚种、阿坝亚种、海南亚种 五、我国的东方蜜蜂亚种 我国东方蜜蜂亚种、工蜂特征、分布及数量表   X±S 单位:mm 六、西方蜜蜂的亚种 (一)意大利蜜蜂 1.分 布: 世界各地。 2.生物学特性: 性温驯,不怕光。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较平缓,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工蜂对大宗蜜源采集力强,泌蜡造脾力强。吻较长,可利用长花管蜜源。产浆力强护脾和清巢能力强,盗性强,定向力较差,易迷巢错投,在较高纬度地区越冬性能较差,饲料消耗量大,抗蜂螨及幼虫病能力弱。 3.肘脉指数 : 2.55±0.410 4.体长: 12-13mm 5.吻长: 6.35-6.60mm。 6.主要形态学特征: 腹部细长,腹板几丁质黄色,第2-4腹节背板前部具黄色环带,以双黄环居多。体表披浅黄色绒毛,中胸小盾片黄色。 (二)卡尼鄂拉蜂 1.分 布: 马其顿和多瑙河流域,包括奥地利、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近年来,通过人为引种,已成为世界性广泛分布的蜂种。 2.生物学特性: 性情温驯,提脾检查时最安静。春季初次采粉即开始育虫,是能优越性地适应广春季流蜜的蜂种。采集力特别强,尤其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很少采胶。在流蜜期,工蜂的寿命比意蜂长 一周左右,冬季长20-30天左右。 以小群越冬,饲料消耗省。越冬蜂存活率为33.1%,非常适应在 冬长春短但流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