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阳跷脉、阴跷脉.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腧穴各论 奇 经 八 脉 ---之阳跷脉、阴跷脉 阳跷脉、阴跷脉 跷,“举足行高”,跷脉起于跟中; 跷,“活动敏捷”的意思, 跷脉主肢体运动 阳跷脉、阴跷脉 跷脉的功能主要为“司目之开阖”和主肢体运动。《灵枢?脉度》言:“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阴、阳跷卖交会于目内眦,阴阳气相并,能共同濡养眼目。当阳跷气盛时,则表现为精神振作,目开而不欲睡;阴跷气盛时,则表现为目合而入睡。即《灵枢?寒热病》所说的:“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也就是说跷脉与人的睡眠 阳跷脉、阴跷脉 关系密切,只有跷脉功能正常,人们才能保持“昼精夜瞑”. 另一方面,跷脉起于足,与人的肢体运动,特别是下肢运动有密切关系。杨上善《太素》注:“人行健疾,此脉所能,故因名也。”《太平圣惠方》也说:“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足之所由也,故曰跷脉焉。” 阳 跷 脉 一、循行部位: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 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 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 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 的风池穴。 阳 跷 脉 阳 跷 脉 阳 跷 脉 【附】《奇经八脉考》    阳蹻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 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上外踝 上三寸,以跗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 手太阳、阳维于臑俞,上行肩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 会手阳明,少阳于肩髃,上人迎,挟口吻,会于手足阳 明,任脉于地仓,同足阳明上而行巨髎、复会任脉于承 泣,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五脉会于睛明 穴,从睛明上行入发际,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阳 跷 脉 二.生理功能: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阳 跷 脉 三.主要临床表现: 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阳 跷 脉 四.病机分析: 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阳 跷 脉 五、阳 蹻 脉 常 用 腧 穴(交会腧穴):    本经脉脉共有12个腧穴,起于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止于睛明(足太阳经)。 申脉 Shenmai(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正下方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蹻脉。 【功用】清热安神,利腰膝。 申脉 Shenmai(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内耳性眩晕,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2.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炎,踝关节扭伤。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略向下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申脉 Shenmai(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配穴】 1、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 2、配阳陵泉、足三里,有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仆参 Pucan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当跟骨凹陷处赤白肉际取穴。 【功用】舒筋活络,强壮腰膝。 仆参 Pucan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足跟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    2. 其它:尿道炎,癫痫,鼻出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仆参 Pucan 【配穴】 配太溪穴治足跟痛。 跗阳 Fu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取法】正坐垂足或俯卧位,在足外踝后方,昆仑直上3寸处取穴。 【特异性】阳蹻脉之郄穴。 【功用】舒筋活络,退热散风 跗阳 Fu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