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的60篇散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必读的60篇散文

黄土中矿物元素的淋溶释放研究 许 卉1,杨 昕2 (1:烟台大学应用化学系,山东 烟台 264005;2: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063) 摘要: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进行模拟降水淋溶实验,研究了在动态淋溶系统中盐基离子和SiO2、Cl-等黄土主要组份的释放规律及淋出液的pH值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各矿物元素的淋溶释放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中的Na+、Ca2+、Mg2+、Cl-主要通过快速的无机盐溶解过程淋失,而K+、SiO2的淋溶释放则与缓慢的硅酸盐矿物风化有关。粗略的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黄河流域,降水淋溶侵蚀作用每年可从黄土中淋失盐基离子40.7×109 mol,占黄河溶解态物质入海通量的近20%。 关键词:黄土;常量组分;模拟降水;淋溶释放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1X(2002)01-0038-04 我国黄土集中分布于大青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区域,包括晋、陕、蒙、甘、宁、青、豫的大部或一部分地区,面积6.3×105 km2,通称黄土区[1]。黄土区是古老的农业区,但水土流失严重,这一方面导致土壤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如Na、K、Ca、Mg、P等)逐渐淋失,同时使得黄土成为黄河的主要物源。因此,研究黄土性土壤在降水淋溶侵蚀过程中的物质释放规律,探讨元素在外动力地质过程中的循环,对于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发展农业生产,以及环境规划和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动态系统模拟降水对黄土的淋溶侵蚀过程,通过对淋溶液的分析测定,研究了黄土矿物元素的淋溶释放规律,探讨了黄土淋溶风化这一地球化学过程对黄河常量物质输送的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表1 供试黄土的基本理化性状[1] 土壤 CaCO3 有机质 全N 全P2O5 有效K2O 碱解N 有效P 有效K2O 盐基代换量 物理粘粒 pH值 /% / g kg-1 / mg kg-1 / mmol kg-1 /% 8.25 10.2 86.0 0.58 1.21 19.8 40.7 5.5 127.3 78.5 30.7 试验用土壤样品系采自黄土高原中部内蒙古托克托县的表层马兰黄土。将土壤样品置于洁净瓷盘中,剔除石粒、草根等杂物,自然风干后研成20-60目的粉末,装瓶备用。 黄土的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用黄土中含5%的无机盐矿物(石盐、石膏等)、15%的碳酸盐和5%的重矿物(包括赤铁矿、角闪石、磷灰石、石榴石、钛铁矿、辉石和锆石等)。石英、云母是主要的碎屑矿物,主要的粘土矿物有伊利石(50%)、高岭石(15%)和绿泥石(10%)。 1.2 土柱装置 称取定量风干均匀的土样,装入内径5.0 cm、高10 cm、下部垫有0.45 m醋酸纤维滤膜的有机玻璃淋溶管中。土柱高度~3.2 cm,与黄河流域盆地的理论淋洗深度相当[2]。土样上铺一薄层玻璃纤维,以防土粒溅出。 1.3 动态淋溶与淋出液测定 按黄土区实际降水的平均化学组成,用去离子水稀释摩尔比SO42-∶NO3-=5.8∶1的酸性母液配制pH为5.6的淋溶液,采用间歇淋入法,每隔24h淋溶一次,每次淋溶量相当于30 mm降雨量,淋溶速率为0.5 ml/min,共淋溶10次,累积淋溶量为300 mm,相当于我国黄河流域盆地平均年降水量的50%[3]。每30 mm淋溶量收集淋溶样一个,收集完淋出液后立即用PHS-2型酸度计测定pH值;K+、Na+、Ca2+、Mg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l-用硫氰酸汞光度法测定;Si用硅钼蓝比色法测定。 图1 黄土淋出液pH值 图2 黄土淋溶过程中M4释放速率变化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淋出液pH值的变化 如图1所示,模拟降水淋溶黄土时,淋出液的pH值在淋溶初期迅速增大,此后渐趋平稳,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在黄土的淋溶侵蚀过程中发生了快速的可交换盐基与外源质子的交换反应,这种快速的阳离子交换过程是黄土缓冲外源质子输入的初级反应。 和淋入雨水相比,黄土淋出液呈明显的碱性,与黄河水的pH值相近[3]。这也间接表明黄土是黄河的主要物源,黄土的淋溶侵蚀是黄河溶解态物质输送的一个重要地球化学过程。 2.2 盐基离子淋失总量及其动态变化 表2列出了在模拟降水淋溶过程中质子的累积输入量和黄土盐基离子的累积释放量。其中,M4为K+、Na+、Ca2+和Mg2+四种阳离子释放量之和,称为盐基离子淋失总量。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在降水淋溶过程中,黄土盐基离子的淋失量远大于外源降水的质子输入量,这表明在淋溶降水的pH值较高时 pH 4.0 ,黄土盐基离子的淋失主要来自土壤中可溶性无机盐类的溶解,而阳离子交换反应的释放作用则相对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