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石
浮石
拼音名:Fushi
英文名:PUMEX
书页号:y1-74 标准编号:
本品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多于夏、秋两季收集,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呈海绵样的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具多数细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疏松,常有玻璃或绢丝样光泽。气微,味微咸。
【炮制】 浮石 洗净,晒干,打碎。
煅浮石 取净浮石,照明煅法(附录6页)煅至红透,打碎。
【性味与归经】 咸、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瘰疬。
【用法与用量】 9~15g。
【贮藏】 置干燥处。 浮石
药名:浮石
别名: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
汉语拼音:fush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miceStone
归经:肺;肾;肝;大肠经
中药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并含有钙、钠、铁、铝、镁、锌、钛、磷等多种元素。
功效:清肺火;化老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
科属分类:硅化合物类
主治: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疬
? 药材
? 考证
? 炮制方法
? 各家论述
? 形态
? 功效
? 选方
? 传说
? 生药材鉴定
? 临床运用
? 防夏季脚臭
? 参考链接
浮石-药材
①浮石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通常直径2~7厘米,有的可达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灰白色或灰黄色。质硬而松脆,易砸碎,断面租糙有小孔,有的具绢丝样光泽或无。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淡。以体轻、灰白色、浮水者为佳。产广东、福建、山东、辽宁等地。
②石花(《本草衍义》)为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胳,脊突苔虫骨胳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略作扁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2~5厘米。灰白色或灰黄色。基部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
叉状小枝长3~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先端多折断,少数完整者呈钝圆形。质硬而脆,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
体轻,入水不沉。气微腥,味微咸。瘤苔虫的骨胳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3厘米,多为碎块。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直径约4毫米。先端钝圆,极少折断。气味同上。产浙江、福建、广东。
浮石-考证
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
2.《嘉祐本草》附于“石蟹”下。
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4.《纲目》又引《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
按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当其凝固时散发出多量气体而成的多气孔石块,以上文献所述与此相符。
浮石-炮制方法
1.浮石《寿世保元》:“研,水飞。”《成方切用》:“去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捣碎。生用以清肺化痰为主。
2.煅浮石《药品辨义》:“火煅为粉。”《得配本草》:“煅研,水飞过用。”
3.《增广验方新编》:“煅存性。”现行,取净浮石,置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煅后质脆,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软坚散结为主。
饮片性状:浮石参见“药材鉴别”项。煅浮石形如浮石,多粉状,暗灰色,质酥脆而易碎。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浮石-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水花……江海中间,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犹软者是也。”
2.《本草衍义》:“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无出此石。玲球,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