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测教案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 周 星期 1 第 34 节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概念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1 了解检测与控制系统及检测技术12 掌握传感器是检测与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13 熟悉检测电路是检测与控制系统功能实现的基本电路14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Detection)的定义(联系具体、日常生活的例子,如举“操冲秤象”的例子过程来说明检测的定义)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够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二.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明: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检测技术的内容(了解)
四.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
五.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举例介绍)
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
3.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
4.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5.发展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六.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阐明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并介绍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举一反三,富于联想,善于借鉴,关心和观察周围的各种机械、电气等设备,重视实验和实训,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有利于提高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义
举例
举例
开环
闭环
前沿
学习建议
小结:增强学生对自动检测的感性认识;了解检测技术发展前沿;注意提高利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业和思考题: 思考一个自动检测的实际例子 教学后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 周 星期 3 第 12 节 课次 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传感器的特性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2-1 熟悉检测的基本方法 2-2 掌握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23 熟悉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测量误差及其分类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根据测量的具体手段来分,又可分为偏位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介绍:真值A0
Δ=Ax–A0) ()
2)m
()
egree of Accuracy)等级S,即
()
准确度等级
0.1
0.2
0.5
1.0
1.5
2.5
5.0
基本误差
±0.1%
±0.2%
±0.5%
±1.0%
±1.5%
±2.5%
±5.0%
举例,在正常情况下,用0.5级、量程为100℃温度表来测量温度时,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Δm=(±0.5%)×Am=±(.5%×100).5℃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1)粗大误差:明显偏离真值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
(2)系统误差:凡误差的数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者,均属于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法计算修正,也可以重新调整测量仪表的有关部件使系统误差尽量减小。
(3)随机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有时会发现测量值时大时小,误差的绝对值及正、负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该误差称为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反映了测量值离散性的大小。引起随机误差的因素称为随机效应。随机误差是测量过程中许多独立的、微小的、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综合结果。
三、传感器基本特性
演示弹簧管压力传感器,说明传感器的原理框图。
(一)灵敏度
结论:对线性传感器而言,灵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校园智能广播的选择及技术.doc
- 校园网组建论文.doc
- 校本教材教案中年级.doc
- 标版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二之IGBT特性及驱动电路.ppt
- 校运会练习.doc
- 校核方法和色标培训1.pptx
-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ppt
- 树脂砂设备详解.ppt
- 株所TGF60.doc
- 株洲市2016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政治试卷及答案.doc
- 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生物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考冲刺数学模拟预测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田家炳中学中考数学四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下)中考三模数学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中考数学二模试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九年级数学模拟卷+答案解析.pdf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数学一调试卷+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