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自然辩证法1.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辩证法 面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黄爱华编制 各篇随堂考试时间与成绩比例 自然篇:约一节课;理论问题+分析题 25% 科学篇:约一节课;理论问题+分析题 25% 技术篇或科学技术社会篇: 约一节课;理论问题+分析题 25% 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考勤 25% (分析题是指案例分析或言论观点分析) 课程论文要求 1.内容:在规定范围内自行选题(可结合本专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观点、有论证、有分析,特别强调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点。 2.格式:必须按规范格式写作: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学号、电子邮件信箱、摘要(300字内) 、关键词(3-7) 、创新点、正文、引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或译者、篇名、出版社、出版年代、页码)等各项内容。 3.字数:4000-5000字。 4.课程论文一般为学术性论文,不应写成感想、随笔、杂文之类的文章;论文中如发现有抄袭报纸、期刊、书籍、网上资料者,则课程成绩为不及格。 相关纪律 上课期间如有请假,需提供学院书面证明或校医院出具的病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若有缺考,在保证基本出勤率和正常请假的条件下,教师可安排补考,补考必须严格,并以一次为限。若有两次缺考,要考虑重修。 序:自然辩证法与STS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其广义来说,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 发展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的辩 证法——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因而辩证法有两个 密切相关的序列——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恩格斯的《自然辩 证法》,其写作的延续时间:1873-1886;共有181篇 文章构成,第一次全文发表是在1925年(莫斯科) 爱因斯坦的评价 爱因斯坦阅读了《自然辩证法》手稿后做出这样评价:“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消除某些误解: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已经过时,因而上 自然辩证法课无甚意义;②研究生为什么要上这样的政治课。 典型言论:一学者说:“有理工科研究生与我交流,他们对研究生还要上政治课不理解。他们的政治理论课同大学生不同,教的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政治课老师告诉他们说,开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可以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对此,我的回答是:纯属扯谈!”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有很大的区别。现在的自然辩证法概念,其实是自然哲学、科技哲学和STS(这几个领域大都是欧美国家领先)的综合。 自然辩证法这门课并不是什么政治课。 此课的作用在于,启迪思维,开拓思维方式和视野,提高理论素质。 §2,我国自然辩证法经历的四种范式四个阶段 自然观时期。从50年代到80年代。较多地强调自然的物质性,两条路线。文革结束后,开始淡化,确立了“三大块”,即“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随后大规模进入课堂。 科学论时期。80年代后,国外科学哲学著作急剧引入,自然辩证法转入以科学认识论为轴心的科学论时期。后随技术哲学的引入,学科走向全面繁荣。确立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框架:科学技术哲学。这意味着学科化、与国际接轨。 STS时期。(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siety)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STS研究风行国内,学术重点伸向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突出三者互动。 STS的核心内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拓展时期。当前国际上对科学技术的元层次研究十分活跃,称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 “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元勘”、“科学技术学”、 “科学技术论”等)“科学技术学”可以涵盖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学管理学、科技法等众多部门 。 §3,关于STS ①STS产生的学术背景: a.交叉学科:“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马克思) b.科学技术研究的 “外在主义导向”: 关于“内史论”与“外史论” ②STS产生的社会背景: 环境运动、和平反战运动、消费者运动 《寂静的春天》(卡逊,1962) STS目前处于交叉学科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