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及生物安全
医 院 环 境 主要内容 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与调控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预防医院感染 患者的安全环境 清洁、消毒、灭菌 基本概念 医疗用品危险性分类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干热、湿热 紫外线消毒 电离辐射灭菌 微波消毒灭菌 层流净化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浸泡法(immersion) 熏蒸法(fumigation) 擦拭法(rubbing) 喷雾法(nebulization) 使用原则 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掌握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易挥发者加盖,并监测有效浓度 待消毒的物品应先刷洗干净,浸泡时物品轴节要分开 浸泡中途加入物品,重新计算时间 器械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冲净 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 理想化学消毒剂 杀菌谱广,作用速度快,滞留时间长,性质稳定 穿透力强,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无剌激性、腐蚀性,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无色、无味、无臭,使用后易除去残留药物 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 用法简便,价格低廉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高效: 戊二醛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含氯制剂 中效: 乙醇 、碘伏 低效: 洗必泰 医院环境消毒 I类环境: 标准: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 用途: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方法:层流通风 Ⅱ类环境: 标准: 用途: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方法:循环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Ⅲ类环境: 标准: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 用途: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方法: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 熏蒸或喷雾消毒 预防性和疫源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感染源存在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所做的消毒 疫源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疾病感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以杀灭或清除感染源排出病原体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指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 医护人员必须明确无菌概念,正确熟练掌握无菌技术,严守操作规程,一丝不苟,以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 无菌技术原则 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扬。 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最好用一次性口罩,一般情况下,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但一经潮湿细菌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 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有效期一般为7天,夏季5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 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用无菌物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持物钳 无菌容器 无菌包 无菌物品取放 穿脱无菌手套法 隔离技术 工作区域划分 标准预防 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基本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预防措施: 手套 塑料围裙 口罩/眼罩 空针及尖锐物品使用 洗手 废弃物和污染物品处理 标本处理 空气传染病的隔离预防 洗手设备 物品安排 非无菌或一次性手套 隔离技术操作法 使用口罩、帽子、手套 预防医院感染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由于病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下降,可构成病人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环境与病人之间生物安全的威胁。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