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燃烧空气动力学.jsp.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燃烧空气动力学.jsp

图2-25 量纲一的轴向、切向、径向速度及压力沿射程s/的衰减 a)轴向速度衰减 b)切向速度衰减 c)径向速度衰减 d)压力衰减 * ③ 喷口形状的影响 回流量 回流区直径 半张角α 长度l/d 不带扩口 小 小 0 0 带扩口 大 大 ≈35度 1~2 无扩口的喷口 有扩口的喷口 * 2.6 钝体射流中的混合与传质 2.6.1钝体射流的形成 钝体即指非流线型物体。 钝体射流指流体经过非流线型物体时,在钝体下游的减速扩压流动中,由于反压力梯度的作用,引起边界的脱离而形成负压,造成回流旋涡区。在主流区与回流区进行着强烈的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交换。 * 2.6.2 钝体几何参数对平均流动特性影响的主要试验结果。 钝体张角2?: ?对回流区长度L,宽度(即零流线Ψ=0)H及回流质量流率 R(R=回流量qmh/主流量qmo)影响很灵敏 ??,回流区宽度H,长度L和回流量R都? 阻塞率ε=(b/B)2的影响: ε升高—R升高,L/d减小。 * 2.7 平行与相交射流的混合与传质 2.7.1 平行与相交射流混合与传质的动力学条件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射流组,其轴线平行,称为平行射流,轴线成一定角度相交称相交射流,当交角为180度则称反向气流 * 两股平行射流,平均速度分别为w1和w2,按照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用 来反映其湍流粘性 其中R为混合边界层厚度。在射流流动中,混合长度l/边界层厚度R=常数。所以湍流切应力 湍流切应力间接表征了湍流中流体微团的混合 * 两股平行射流湍流混合的强弱决定于: ① 两者的动压比 ,它是湍流扩散(三传)的动力(能量)来源,它的增加会导致流体微团可在更大尺度范围内湍流相关,且混合边界层愈偏于动压小的一侧。当动压比趋近于1时,由于动压差引起的湍流扩散已经十分微弱,只能靠射流自身原始扰动度来维持 ② 决定于射流自身动压 ,它是射流内部进行三传的动力(能量)源。一般自身湍动度总是维持射流内部的小尺度湍动。 ③ 系数k,决定于射流喷口的结构特征和速度分布特征 * 相交射流 相交射流以一定角度相交,在各自惯性力作用下相互碰撞和混合,完成“三传”,这个惯性力比湍流切应力要大数百倍。 ①射流等值核心区被强烈破坏。“三传”升高。 ②射流变形,压扁,混合边界层很快波及到射流轴心线区,“三传”升高。交角α越大压扁越厉害。 ③两射流轴心线相交后,合成一股射流,同时具有最大的变形后的周边。所以与周围介质“三传”也加强。 结论:相交射流混合传质的动力学条件是两射流的动量(流率)比M=1时混合最强烈。 回流烟气 空气 空气 燃料气 空气 空气 炉膛 作业:旋流燃烧器混合特性实验方案设计 研究对象:如图所示的旋流燃烧器,由同轴的两根同心管道组成,中心管通燃料气,外层管道通助燃空气(带有旋流),当空气和燃料气喷入炉膛之后发生混合,并通过旋转射流的回流区卷吸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因此射流中的气体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燃料气、空气、炉膛内烟气。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要求:根据本章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完成以上研究工作,包括:1)阐述实验的原理、测量手段、数据处理方法,2)给出实验系统的示意图,3)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作业以word文档(A班级_姓名_学号.DOC)提交到qulanzhou@ * 本章总结 组织好工程燃烧过程的思路:化学反应的温度、物质浓度条件不同,则化学反应的速度、反应路线和产物不同。因此,需要合理运用控制传热和传质的方法,精确地设计并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物质浓度分布,从而实现对燃烧速度和产物的控制。——所以,工程燃烧学需要重点关注混合与传质过程。 各种工程燃烧过程的混合与传质的特性各不相同,需要用实验进行研究分析。但是,典型的燃烧组织过程有着共性的规律。 * 速度脉动wx′决定湍流中的“三传”过程 ——湍流切应力 ——湍流正应力 动量传递 ——湍动度 ——湍流热通量 热量传递 ——湍流传质通量 质量传递 其中: w*——某一特征速度 c ——比热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