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材料的电导2(电子电导)201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材料的电导2(电子电导)2013

迈斯纳效应: 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 三、超导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超导材料的应用 实验: 浅平锡盘+体积小磁性强的永久磁铁 锡盘出现超导性 小磁体离开锡盘表面悬浮空中 降温 磁场畸变,产生浮力 小磁铁悬浮在Ba-La-Cu-O超导体 (浸在液氮中)上方的照片 小磁铁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 超导磁悬浮列车: MLX低温超导型磁悬浮列车运行速度可500~600km/h ,每次振动偏差上下不超过0.3毫米,左右不超过0.6毫米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 2000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研制出了 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 悬浮净高大于20毫米,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00公里 。 ?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 约瑟夫森效应: 1962年,年仅22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生约瑟夫森 (Brian David Josephson)预言,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设置一个 绝缘薄层构成一个超导结时,电子可以穿过绝缘体从一个超导体 到达另一个超导体。 他还总结出:(1) 超导结中可以形成无阻的超导电流; (2)超导结两端加电压,将产生高频振荡; 没有电压降 超导 绝缘 超导 电流 I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 (3)超导结的最大超导电流随外磁场大小作有规律的变化。 MPMS(SQUID)VSM 磁学测量系统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用作磁强计,可精确到 10^-7 T。为了对这个量级有所理解,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0^3T;环境磁噪声的磁感应强度为10^-4~10^-1T;人们的肺、心、脑都有一定的生物磁感应强度,分别为 10^-1T、10^-2T和10^-5T。由此可见,比脑磁场还弱100倍的磁场,SQUID都能准确地测量出来。以心脏为例,心磁图可以衡量直流电效应,而心电图对直流电效应无法感知。并且,磁场测量几乎不受信号源和检测线圈之间夹杂物的影响,所以可以检出局部的信号。 * 含有大量碱性氧化物的无定形相的陶瓷材料的电导率较高。作绝缘子用的电瓷含有大量碱金属氧化物,因而电导率较大。 刚玉瓷(A12O3)含玻璃相少,电导率就小。 晶粒、晶界、玻璃相、气孔 玻璃相、微晶相(缺陷多)电导率较高,气孔电导率小 多晶多相材料中,如形成间隙或缺陷固溶体,其电导率增大。对于多价阳离子的固溶体,当非金属原子过剩,形成空穴半导体;当金属原子过剩时,形成电子半导体。 * 除了薄膜及超细颗粒外,晶界的散射效应比晶格小得多。 均匀材料的晶粒大小对电导影响很小。 半导体材料急剧冷却时,晶界在低温已达平衡,结果晶界比晶粒内部有较高的电阻率。由于晶界包围晶粒,所以整个材料有很高的直流电阻。例如SiC电热元件,二氧化硅在半导体颗粒间形成,晶界中SiO2越多,电阻越大。 * 对于少量气孔分散相,气孔率增加,材料的电导率减少。这是由于一般气孔相电导率较低。 如果气孔量很大,形成连续相,电导主要受气相控制。这些气孔形成通道,使环境中的潮气、杂质很易进入,对电导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的电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电子电导。这是由于与弱束缚离子比较,杂质半束缚电子的离解能很小,容易被激发,因而载流子的浓度可随温度剧增。 在绝缘材料生产工艺中,严格控制烧成气氛,减少电于电导是很关键的 总之,对于多晶多相材料来说,其电导是各种电导机制的综合作用,但可归纳为离子电导,电子电导。 * 主要是因为在外电场作用下,材料内自由电荷重新分布的结果。 在测量电阻时,加上直流电压后,电阻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稳定。切断电源后,将电极短路,有反向放电电流,并随时间减小到零,这种现象称为吸收现象。 产生吸收现象的原因 吸收现象 随时间变化的这部分电流称为吸收电流, 最后恒定的电流称为漏导电流。 * 1)因为材料内部具有微观不均匀结构,各部分的电导率不一样。运动的离子被杂质、晶格畸变、晶界所阻止,致使电荷聚集在结构不均匀处; 2)在直流电场中,离子电导的结果,在电极附近生成大量的新物质,形成宏观绝缘电阻不同的两层或多层介质; 3)介质内的气泡、夹层等宏观不均匀性,在其分界面上有电荷积聚,形成电荷极化;这些都可导致吸收电流产生。 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负、正极移动,引起介质内各 点离子密度变化,并保持在高势垒状态。在介质内部,离子减少,在电极附近离子增加,或在某地方积聚,这样形成自由电荷的积累,称空间电荷。 电流吸收现象主要发生在离子电导为主的材料中。电子电导为主的材料,因电子迁移率很高,所以不存在空间电荷和吸收电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