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效疗法教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效疗法教程

集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刮痧、脐疗、温灸之大成,谓之中华大成三效疗法。 创始人孔垂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刮痧疗法专家、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河北省第九届青联委员,石家庄市桥东区人大代表。河北垂成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著《中医现代刮痧教程》、《经穴释义教程》、《国家保健职业社区全书》、《保健刮痧师国家培训教程》、发表《刮痧排毒治疗奇难顽症体会》和《刮痧的普适性和严肃性》等学术论文。 一、中华大成三效疗法之理论依据 大成三效疗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中国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三效疗法实施操作过程中,除了药物敷贴固定在脐部外,刮痧和艾灸的选穴和配穴,均离不开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和应用。创始人孔垂成教授根据二十余年从事传统医学教学推广,与临床实践经验,在众多外治疗法中,将集针刺、推拿按摩、点穴于一体的刮痧疗法作为首选疗法。其二,是取一穴而调百病的药物敷贴脐部疗法。其三,是数千年来久盛不衰的温灸疗法。并且,本着经济、简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研究思路;和和而不同,超越包容,综合创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学术思想。创建集刮痧、脐疗、艾灸于一身的大成三效综合疗法。临床应用中,孔垂成教授始终坚信这样的一个治疗原则:综合疗法的作用总比单纯一种疗法的疗效好,从而将刮痧、脐疗、艾灸三者有机结合、综合与创新。既适合于“家庭医学、大众医学、人人医学”的医疗保健方法,又适合于社区保健、诊所和卫生院增项服务的一种特色疗法。 (一)传统医学对脐部的认识与应用 脐,穴名神阙,位在任脉,其旁有足少阴肾经、冲脉、足阳明胃经通过。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连贯,共理人体诸经百脉。冲为血海,又为经脉之海,与任、督二脉“一源而三歧”,三脉经气汇通,更由于奇经纵横,联系于十二经脉之间,溢蓄全身经脉气血。肾与胃为人体先后天之本,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共主人体气血阴阳之本。从中医经络学角度来看,脐可联系全身经脉,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 另外,脐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脐间真息内通于肾,肾为一身阴阳之总司,所以脐可以通达全身。前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当首先顾护肚脐,以防风寒外袭而致病。所以《幼幼集成》谓:“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为人身之命蒂。”即说明脐为邪气入侵脏腑门户,又提示通过脐可以治脏腑之疾病。 腹针创始人薄智云教授指出:“以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形成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机体宏观调控作用。”并明确指出:“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即脑系统)”。 他提出的“神阙经络调控系统”,不仅是“腹针疗法”的核心理论,也与世界上科学家们所提出的“人体有‘第二中枢’、腹部是人体‘第二大脑’”的理论所共识。“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即人体“第二大脑”的研究,完善了祖国医学中经络学说理论,揭示了经络理论对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和科学价值。 (二)传统医学对腹部疾病的诊断 清代名医俞根初曰:“按腹之要,以脐为先。”说明了脐诊在腹诊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脐位于大腹中央、身体正中,又名“神阙”系血脉之蒂,为精、神、气、血往来之要,与冲任关系密切,并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故触脐上下任脉之硬坚,而知脾肾之虚;触脐周硬满压痛,知脾胃之不和。从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脏腑与神阙的相关性。 (三)腹部循行的经脉与主要穴位定位及功能(图片) 腹部循行分布着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所分布穴位中既有局部病症的治疗作用,又有整体调理的作用。诸如八会穴中的腑之会穴中脘、气之会穴膻中,脏之会穴章门。十二募穴中除中府、膻中之外,巨阙、期门、日月、章门、中脘、石门、京门、天枢、关元、中极均分布在腹部相关经脉上。八会穴依其脏、腑、筋、脉、气、血、骨、髓之名而主治各种疾患,包括热病及其他病症。如胃肠之胀满、泄泻、寒热疼痛可取中脘;胸闷、气短可取膻中。十二募穴均分布在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场所。 1、任 脉 (1)中脘:位于脐上4寸 ;胃之募穴;主治:胃痛、腹部胀满、消化不良等。 (2)神阙:位于肚脐正中;主治:泄泻、脱肛、胃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3)气海: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便秘、泄泻、崩漏、遗精、脘腹胀痛、肠炎等。 (4)关元:位于脐下3寸;小肠之募穴;主治: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等。 (5)中极:位于脐下4寸;膀胱之募穴;主治:腹痛、膀胱炎、痛经、月经不调、尿路感染等。 2、足阳明胃经 (1)梁门:仰卧,在脐上4寸处先取中脘(任脉),再旁开2寸取穴。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 (2)天枢:位于脐旁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