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笔记1.doc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概论笔记1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理论的形成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 刘元素 河间 以火热理论用药以寒凉为主称寒凉派。 张从政 子和 病由邪生攻邪祛病称攻邪派又称攻下派。 李杲 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称补土派 朱丹溪 震亨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滋阴派又称养阴派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 整体观念;指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思想。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生理和病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的转变趋势及本质。 症候:临床认为具有一定内在关系的一组症状群。 中医治疗的特点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由于所表现的正相同而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 三,阴阳五行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属性的特征: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相关联性 阴阳的相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性 阴阳消长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对立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用药)指自然界一切相关联着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消长;指事物或现象中两个对立的方面并非处于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者此长彼消的变化之中。 阴阳互根;指阴阳两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有阴无阳称孤阴,有阳无阴称孤阳 4,阴阳转化:指阴阳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为各自对立的一方。 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五行学说 五:指木火土金水 行:指行列次序,运动变化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木-东  火-南 土-中 金-西 水-北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木 木曰曲直 春 火 火曰炎上 夏 土 土曰稼穑 长夏(夏末秋初) 金 金曰从革 秋 水 水曰润下 冬 五行归类:1,取象比类法      2,推演络绎法 五行相克乘侮 相生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 木-火-土-金-水-木(生) 相克 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位: 东 南 中 西 北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脏(阴里): 肝 心(脑) 脾 肺 肾 六腑(阳表): 胆 小肠(三焦)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体: 筋(爪) 脉 肉 皮 骨 五液: 泪 汗 涎(唾) 涕 血 五色: 绿(青) 红(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甜 辛 咸 七情: 怒 喜 思 悲(忧) 恐(惊) 六欲: 视(看) 意(想) 尝(吃) 触 听 五志: 愤 恨 怨 恼 烦 五感: 酸 麻 胀(肿) 痛 木 五觉: 热 沉 乏(烦) 紧 凉 五变: 硬(僵) 软(松) 粘 结(瘀) 弯 六邪: 风 燥 暑(火) 湿 寒 ? 癓?【拼音】:[wēi]?)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病因 六淫 六淫 既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通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二,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外感性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故称:外感六淫 2,季节性 3,区域性 4,相间性 5,转化性 三,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风 风为春天主气。风邪侵犯人体多从皮毛而入,分写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主动,善行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寒 寒为冬季主气,寒侵袭人体使人发病是称为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清冷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可致无汗) 三,署 署为夏季的主气主要发病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 1.,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 2,湿性浊重 3,湿性凝滞,易阻气机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五 燥 燥为秋天主气。 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性喜柔润而恶燥 六 火 (热) 火(热)虽旺于炎热的夏季但不像暑热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火热“侵袭人体使其发病时称其为火热邪气或者温热邪气。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扰心神。 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气随津出) 活性急迫,易生风动血。 火毒结聚,易致肿疡。(往往局部红热,甚至化脓溃烂等) 疫疠 疫疠又称瘟疫,疫疠,疫气,疠气,异气,病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特点: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