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用瘤胃厌氧真菌单独或与纤维素降解菌联合降解和发酵纤维素
摘要:在纤维素滤纸上单独或与两株瘤胃纤维素分解细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 007 Fibrobacter succinogenes S85之一联合培养三株瘤胃厌氧真菌Neocallinastix frontalis MCH3, Piromyces communis FL,和 Caecomyces communis FG10。N.frontalis 、P.?communis ?和 R. flavefaciens 的共培养明显不如 真菌单一栽培降解纤维素更有效,但比细菌的单一栽培有效。R. flavefaciens对上述两种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效果,相比之下没有观察到这两种真菌与F. succinogenes之间的相互作用。C. communis和R, flavefaciens的共培养比相应的细菌和真菌的单一培养能更有效的分解纤维素。?C. communis和F, succinogenes?的共培养降解有效性堪比细菌菌株降解效果,但是比真菌的降解效果好。没有观测到两种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反刍动物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多糖很容易被动物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琥珀酸,CO2和H2。乳酸和琥珀酸不在瘤胃中的积累;琥珀酸反刍动物月形单胞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通过三株瘤胃真菌N. frontalis 、P.?communis ?和 R. flavefaciens降解与发酵纤维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生物:N. frontalis MCH3 和 P. communis F是本实验室从绵阳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出来的。C. communis FG10是从奶牛小肠中分离出来的。MCH3菌株具有分枝的假根和多鞭毛的游动孢子,与N. frontalis . 菌株FL相似。菌株FL有分枝的丝状假根和单鞭毛的游动孢子,与P. communis类似。菌株FG10有一个拓展的球根状假根和多鞭毛的游动孢子,与C. communis相似。R. flavefaciens 007 由C,S. Stewart提供(Rowett研究所,香港仔,英国)F. succinogenesProf M.P. Bry提供。
培养基和生长条件:
基本培养基的制备,厌氧培养技术采用Hungate描述方法。基础培养基是由Gay et al改良的Lowe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含纤维二糖(0.5% 重量/体积)。滤纸作为碳源和能源。对纤维素培养基的制备,滤纸片(100mg)在添加每个基础培养基(10毫升/管)50μ的尼龙网过滤器过滤到厌氧手套箱中。
滤液在1000g离心10min,由此产生的颗粒悬浮在5毫升的无糖培养基中。游动孢子计入牙周培养基中。真菌mona培养基和1ml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共培养物平均含有103-104个游动孢子。
细菌接种物由0.5ml厌氧管中完全培养基上培养24h种龄的种子组成。
共培养由同时接种的真菌和纤维分解细菌组成。每组实验做三个平行:三管细菌、三管真菌和三管细菌真菌共培养物,三管没有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所有操作在39℃进行。
分析方法
分别在培养2、4、6、8、10和12天后通过测量滤纸在试管中残留的干物质量来测纤维素的降解。将试管在1000G离心15min。用1ml1mol/L NaOH在100℃条件下处理颗粒10min,然后用蒸馏水处理掉附着的微生物。然后将其在80℃烘干72h,然后称重。在发酵上清液最终进行分析前将其保存在-20℃。
通过气相色谱对挥发性脂肪酸、醇和氢进行分析。根据Boehringer方法进行甲酸和乳酸的测定。这些最终产品的分析只能在12天内动力学结束前进行
结果
R.flavefaciens 007对N. frontalis MCH 3, P. communis FL,和 C. communis F10.发酵和降解纤维素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