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设计理念】此诗我以主题教学的形式构建,以诗意语文为基点,穿越时空,梦回宋朝,立足于这个特殊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与当下时事结合,激情碰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由名画和名诗导入,感受北宋沦丧前后的鲜明对比,激发情感的强烈冲突。 1、出示《清明上河图》电子动态图。 师导:我们来欣赏一幅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在2010年中国世博会时,它被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法制成了巨幅电子动画图陈列在中国馆内。 (这幅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在5米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也各有特色,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的城市生活面貌。) 师问: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就画面内容来谈一谈)街道怎样,人们生活怎样?你可以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富足安康、国泰民安) 过渡语导: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便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从公元960到1127年100多年间,人们都过着天下太平,富足安康的日子。但这一切从金兵破城而入的那天起,就不复存在了。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中原的半壁江山被金人侵占。这段历史也被宋人称之为“靖康之耻”。 师导:我们来看一首诗。 (出示课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一同学读,问:遗民是什么人?(北宋遗留下来的难民)胡尘怎么理解?(金人马蹄下的灰尘)王师是谁?(宋王朝的军师)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师导: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国家被侵占,皇帝被俘虏,人们百姓生不如死,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王朝的权贵们又都干什么去了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出示课件: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读通顺。 请一同学来读。在请一同学来读。(及时评价) 师问: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逃跑了)逃到哪里去了?(杭州)他们逃到杭州后做了什么?(游山玩水,寻欢作乐) 出示资料: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占领北宋,宋高宗赵构携皇室遗后逃亡江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也就是杭州。南宋皇朝,政治上软弱无能,每年向金国纳贡求和,以换得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从此,南宋权贵不思复国,苟且偷生,纵情声色,纸醉金迷。 师读资料。问:现在再让你来这首诗,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受?请一同学读诗,再请一同学读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有些气愤,你有些沉重,为什么呢?你对谁生气? (对王师。因为他们逃到杭州不应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而应该练兵习武,解救百姓。)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师:在这首诗中,游人指的是什么人? (王师、权贵) 师: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游人是一样吗? (不一样。游人本是有空的时候出去旅游,不是天天在玩,只是偶尔的,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 师:你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做什么呢?(欣赏风景,玩一玩。)那这些游人在西湖边做什么呢?(听听小曲,欣赏歌舞,吃喝玩乐) 师:他们都玩得怎样呢?(醉了)透过一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