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日记100字
微时代议论文
邻里守望:举“目”之劳的温情呵护
【素材展示】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全国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广大志愿者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
原本互不相识的左邻右舍敲个门,交换一张“名片”,“名片”上不仅有各自的姓名、电话、QQ号,还有应急服务、照看孩子、小件代购等11项志愿服务??2014年3月3日,长沙市雨花区在全市首发“邻里守望互助卡”,街坊邻居之间凭卡相识、相知、相助,用邻里守望来医治人情冷漠的“城市病”。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就邻里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509人中,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调查中,34.8%的人表示跟邻居“没有相处活动”,若生活遇到困难,仅18.5%的人会首先向邻居求助,80.9%的人感觉与10年前相比,当下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了。更让人痛心的是,因缺少交流、互助,不时发生一些独居老人死在家中却无人知晓的悲剧。
【多维解读】
1.凸显城市温情。不知从何时开始,伴随着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之间温馨互助的场面已成为稀缺之物,那份浓浓的“邻里情”因各式各样“防盗门”的阻隔而日渐变淡,即便是门对门,也多是“猫眼看邻居”,更别奢谈什么“邻里相携”“邻里相帮”“邻里相悦”了。长沙市雨花区“邻里守望互助卡”的发放,激活了“邻里守望”这一池春水。这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敬老、爱幼、帮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写满了人文关怀,彰显了一种创新的志愿服务精神,提升了社会的温度,加深了做人的厚度,托起了心灵的高度。
2.改善邻里关系。人是一种群体动物,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的心灵深处对于群体的那种期待和诉求都不会改变。曾几何时,我们从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变成了见面不打招呼的陌路。钢筋水泥框架下的城市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曾几何时,我们幸福地回味和怀恋当年那种和谐融洽、互相帮助、互通有无的邻里关系。而今,这种淳朴而又真诚的邻里关系正在回归,在现代化的都市里,在繁杂的工作生活中,“邻里守望”这一古老命题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邻里守望”,也许只是一种举手之劳的帮助、一种举“目”之劳的呵护。但在许多时候,它所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安全与保障。
3.推进管理创新。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从纷繁的大杂院搬进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但邻里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应被一扇防盗门所阻隔,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应成为阻挡邻里关系的鸿沟,而更应给我们的邻里守望带来更多新的方式。社区可以为增进邻里关系举办“邻里节”,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走进“大家”,互相见面交流熟悉,让邻里互动起来;还可以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建立邻里QQ群、邻里朋友圈,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如此,团结信任、互助和睦的邻里关系,便会慢慢重新回归,让人们感受到“大家”的温暖与幸福。
【适用话题】
冷漠、温情、正能量、小善大爱、人文关怀、敞开心扉??
网友善意撒谎“捡到钱”传递正能量
【素材展示】
2014年3月13日,郑州一环卫工陈贝宝因丢失3000元血汗钱不敢回家,醉倒街头大哭不止。经媒体报道后,数百网友承认钱是他们捡的。在《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上,无数网友为“善良的人们点赞”。
陈贝宝丢钱后“醉卧街头”的事引发网友关注后,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随即认领了针对他的捐助活动,该基金会的微公益平台显示:捐款金额已有3194元。近300人参与捐款,多则200元,少则1元??
在《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上,网友就此话题已评论3000余条,转发近7千余次。“这不算是新闻,但绝对是心闻。丢失的3000元让环卫大叔流泪,我们哀民生之多艰;天南海北捡回来的更多钱,却让所有人心头一暖。素不相识的人们,在为大叔牵挂心疼,慷慨解囊;善意的谎言,传递着这个社会的温情和责任感。”《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称:“谎言传递正能量。”
郑州环卫部门已为陈贝宝送上2450元,下一步,会考虑为他解决“五险”等问题。
【多维解读】
1.见证公民道德担当。借来的3000元钱突然丢了,对于一个赚钱不易、生活贫寒的环卫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时难以承受的痛。一人之痛,众人分担。为了帮助这个贫寒家庭渡过难关,“钱是我捡到的”善意谎言,“你一元我一元”的捐助活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爱心风景,体现出公民精神和道德担当的不断成长,它让那些处于困难时节的家庭和人们,无不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他们的举动,虽不是惊天动地,但同样彰显了一个公民肩负起社会责任时所折射出的道德光辉。
2.于行动中传承和发扬关爱。这次网友纷纷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