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2015版之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2015版之二)

三、职官管理 (一)职官的铨选 1、科举考试三年一考,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的内容为八股文。但增加了特科。 2、特简:由皇帝直接任命。 3、“会推”:由大臣互推任用叫“会推”。 4、捐纳制度 (二)考绩 1、京察;2、大计。考察的标准为“四格”和“六法”。 (三)监察制度 1、设立督察院;2、合并科道;3、设立十五道监察御史;4、设立宗室御史处;5、设立五城察院。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 一、罪名 1、反逆罪;2、异端思想和妖言罪; 3、奸党罪;4、兴贩与吸食鸦片罪。 二、刑名 1、沿用封建五刑; 2、徒刑附杖刑; 3、充军分为五等; 4、创设“发遣”; 5、死刑除了斩、绞之外,还有其他执行方法; 6、恢复“刺字”和“枷号”。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一、立法 在《大清律例》、《户部则例》《赋役全书》等法律中都有规定。 二、赋役制度 1、顺治年间确定地丁银的数量; 2、根据《赋役全书》确定地丁银; 3、征收“耗羡”; 4、摊丁入亩。 三、农业立法 1、鼓励恳田; 2、加强对农业生产管理; 3、保护畜力; 四、工商业立法 1、禁止无偿役使工匠;2、限制开矿; 3、严惩勒索商人的行为; 4、建立牙行制度; 5、继续推行禁榷制度;6、实行海禁。 五、漕运制度 设立漕运总督,管理全国的漕运事务。 第六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1、刑部;2、大理寺;3、都察院;4、五城察院。 如果不是会审,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得干涉刑部审理案件。 (二)地方:县为第一审级,有权决定笞、杖、徒刑的案件;民事案件由地方全权审理。府为第二审级,复审县上报的刑事案件,拟出意见,再上报到省;省按察司为第三审级,复审府上报的徒刑案件,复核军流、死刑案件;总督、巡抚为第四审级。督抚也只能决定徒刑以下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只能提出意见移送皇帝决定。 皇帝垄断了最高司法权。 京师地区负责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也可以审理案件。 专门设立了审理旗人案件的机构。 理藩院设有理刑司负责对各少数民族罪犯的审判。发遣以上的,和刑部一起裁决。 发生在蒙古、青海、新疆地区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由当地自行审理;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到理藩院上诉。 蒙汉人之间发生诉讼,由理藩院派出官员和地方官员一起审理。在蒙古人的地方发生的案件,适用蒙古例。 苗疆地区的案件,适用苗人的条例,改土归流之后适用大清律。 二、诉讼制度 (一)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审判逐级审转复核。 (二)民事诉讼程序 1、原告就被告;2、农忙季节不受理轻微的案件;3、逐级上告,不准越级;4、限制讼师活动,可以请人代写诉状。 (三)民事审判 调处息讼 (四)刑事审判制度 1、回避制度;2、对证据的要求更为严格; 3、允许刑讯逼供;4、要求依法判案,但允许比附判案; 5、秋审制度;6、朝审制度;7、热审 三、幕吏擅权左右司法 第十三章 清代末期的法制变革 第一节 清末法律与社会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1、中国海禁大开,经济迅速半殖民化;2、西方的文化也逐步输入到中国;3、不平等条约大量签定。 二、“西学东渐”与法律变革理论 (一)变革理论 1、太平天国的主张;2、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理论; 3、维新改良派的法律理论; (二)变革的切入点 1、预备立宪和官制改革;2、民商立法是变革的重点之一; 3、刑事法律制度不断完善;4、完善司法制度,建立公正的程序。 第二节 预备立宪 思考题:评析清末的预备立宪 一、戊戌变法;二、“仿行宪政” 三、考察宪政 1、宪政的实施利民、利君而不利官; 2、建议参照德国、日本的宪政。 四、资政院与谘议局 1、1908年颁布《议院法要领》,确定了筹建中的议院的权力; 2、1908年决定设立谘议局; 3、1909年8月颁布《资政院院章》。 五、《钦定宪法大纲》 六、《重大信条十九条》 七、清末预备立宪的评价 1、清末预备立宪是基于维护皇权的考虑而被迫采纳的措施; 2、实施预备立宪寄托了清政府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 3、预备立宪的计划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4、虽然随着清政府的灭亡,预备立宪也中止了,但是预备立宪第一次把宪法、议会制度引进中国,宪政逐步被人们接受。 第三节 官制改革与行政法律制度的变革 一、官制改革是实施预备立宪的起点。官制改革自1901年开始。改革中对原有的部门进行了合并、易名,设立了一些新的部。 二、1908年制定《钦定行政纲目》,明确规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但未能真正实施。 三、自1905年开始,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