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瘟起源
豬瘟 (Swine fever, Classical swine fever),又稱豬霍亂 (Hog cholera, HC),又稱歐洲型豬瘟 (European swine fever),為一種豬隻急性或超急性發熱性的病毒性傳染性疾病,以嚴重的全身性出血為主徵,死亡率極高 (Schwarte 及 Mathews 1954a, 1954b, Dunne 等 1959)。本病最早發現於北美地區的美國田納西州 (1810 年),而在俄亥俄州、印地安納州(1830 年) 亦有類似豬瘟的報導。豬瘟病例的確診首在美國愛荷華州(1893 年),而後世界各地都有發生的報告 (Hanson 1957, IVanyi 1984)。豬瘟雖已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地,但由於大多數國家的防疫單位採取嚴格的撲殺計劃,因此,澳洲、加拿、丹麥、芬蘭、英國、冰島.愛爾蘭、紐西蘭、瑞典和美國均聲稱已將豬瘟撲滅(Stewart 1981)。
台灣在日據時代就有豬瘟發生且相當嚴重(小倉 1938)。1947 年本病發生率曾高達8.13%(陳及陳 1982)。1929 年至 1949 年間,使用寺門福馬林臟器死毒疫苗施行豬隻預防注射,此種疫苗安全性雖高,但免疫效力差(寺門 1949) 1980年至1984年間改用結晶紫豬瘟疫苗,惟由於免疫期限短,仍不理想(李等 1950,鄭等 1951,Lee 1953,林 1958)。上述兩種苗之製造都由人工感染之發病豬隻採取臟器或/及血液為材料,成本昂貴。
Lee (1954) 自菲律賓引進美國 Leaderle 公司所開發的 Rovac 株兔化豬瘟病毐,該種毒業兔隻繼代 250 代。當引進台灣後,再以家兔連續繼代 800 餘代,成為高度兔化之豬瘟病疫苗毒株,稱為LPC株,應用作豬隻之田間免疫,有效控制豬瘟之發生(林及李1983)。而目前用於疫苗製造的種毒為 819。本株病毒稱為 LPC 乃取名紀念原株為經兔化之病毒 (Lapinization, L) 由菲律賓(Phillippine, P) Coronel 博士 (C) 贈送之,係其英文之寫(林及李 1983)。
自 1958 年以來。台灣全面性使用此種苗,豬瘟發生率降為 0.06%,1965 年發生率再到 0.02% 以下(陳及陳 1982,林及李 1983)。林及李 (1983)綜評多年來 LPC 株病毒疫苗應用之研究報告,劉等 (1987) 和李等 (1988) 再用最近 2 年來由台灣分離的野外病毒株,作為該疫苗免疫豬隻攻毒試驗,確認疫苗病毒目前仍足以作台灣豬瘟之防疫工作。
1966 年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由日本引進 LOM 株豬瘟組織培養疫,田間試用時因發生意外而停用(陳及陳 1982)。1968 年該所再度由日本引進 GPE- 株豬瘟組織培養疫苗。該疫苗目前仍廣用於日本國內作豬瘟之防疫工,惟台灣經田間試驗後,認為其效力不及 LPC 株病毒疫苗而不採用(林等 1969a,謝等 1970)。
為克服豬瘟移行抗體干擾疫苗之免疫效力,1975 年至 1977 年間,該所再由美國引進牛病毐性下痢病毒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作預防豬瘟之試驗,實驗室雖初步證明其對豬瘟具有免疫效力且不受豬瘟移行抗體的干擾(劉等 1975a,1975b,1975c,1976),但田間應用時,其免疫效力則不甚理想(黃等 1977 )。劉( 1979 )證明經 BVDV 免疫的豬隻,雖然可耐過豬瘟強毒的攻擊,但攻毒後體常有潛伏性的豬瘟病變發生且會排毐,故採行此種異型抗原 (Heteroantigen) 作為台灣豬瘟的防疫計畫,可行性很小。
自從 Koprowski等 (1946)和 Baker (1946) 首先用兔子作豬瘟病毐之減毐後,國內外研究者曾經研究、報告的兔化豬瘟病計有Rovac(劉等 1952),Hudson (Hudson 1953),Sharabrin 及 Ageeva 1971,Burtsev (Brutsev 1972),LPC (Lee 1954),Bulgaria(Russeff 及 Bontscheff 1958),ASV (Likhachev 及 Ageeva 1964),Suvac (Biro 等1965),IFFA(Keeble等 1966),Suiferin(Zinn 1966,Liebke 等 1969), Chinese(Aynaud 及 Asso 1970)等。其他尚有 Swivax, SFA Truvac, MLV, Jen-Sal(Van Waveren 1956, Jerabek 1964, Olah 及 Palatka 1965, Carra 1968)等病毒株。這些病毐株經開發或追試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