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风堂——虚实互映 妙趣横生 —康有为五言联谈片.docVIP

德风堂——虚实互映 妙趣横生 —康有为五言联谈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风堂——虚实互映 妙趣横生 —康有为五言联谈片

德风堂——虚实互映 妙趣横生 —康有为五言联谈片 刚刚读到康有为撰书的一副五言对联:“结想入云霄,即事高华嵩”。幅高 3375px,宽 32厘米。(见图一)裱件光洁平整,品相完好。 (图一) 细细赏读之下,但觉这是一幅内容与书艺都充满审美情趣之作。 先说内容。这自是一副抒发豪情壮志,鼓舞斗志之作。意为:只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便可以成就一如华山、嵩山般高伟的事业。此联无上款。下款仅署“康有为”,下钤章二枚,无书写年月日。康氏此联似乎并非题赠应酬之作,很可能是流入市井的作品。有资料记载,康氏曾于1923年,先后游历过河南、陕西,并撰写过《游华山联》《游华山诗》两副作品——后者至今还保存在华山管委会——这有《游华山诗》落款所署“癸亥秋九月游希夷洞留题玉泉院天游化人康有为”可证。“癸亥秋九月”,应为1923年农历秋末时分。据此推测,这副《结想即事五言联》,很可能是撰写于1923年期间,系康氏晚年书艺的代表之作。 有趣的是,这位早年投身政治,指点江山,而终遭挫折,被迫流亡海外,而后政治思想又趋保守消极的一代思想文化巨子,即使此刻已届暮年,可当年投身变法时的那股浩然之气,盛旺斗志,似乎犹存一二,此则内容气势如虹的联语,即是证明。然而,如此“豪言”,对于这位政治上大起大落,实际上已行将走进历史的现代著名人物来说,是其性情在此刻的自然流露呢,还是特意向世界宣示,自己虽已“老骥伏枥”,但“壮心”依旧“不已”这一心声?这就是这则联语首先留给我们思考的,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再说书艺。 尽管联语内涵似乎颇为昂扬,但就其书艺呈现给人的,却是一派温和安详的氛围,一如一位慈祥的长者稳坐当面,侃侃而谈,不温不燥。这岂不是此作整体气韵非常别致的一大有趣之处? 康氏此联虽楷、行、草数体并用,却又字字独立,有虚有实,虚实互映。笔墨结体,一个个的,也都被处理得从容不迫,趣味环生。一是其字中宫收束,紧结严密,字形稳固,如同卫士之昂首站立,却又彼此暗暗呼应,神情盛旺,如“即”“事”“华”“霄”“汉”等。二是其用笔平入直出而又富于变化,如“事”“华”等多达四画、五画的横画莫不如此;而转折处则一律儿遒劲浑圆,如“即”“事”“汉”等,都被处理得圆融且又不乏力度;如“结”“想”“高”等的波折涩劲,特别是“高”与“嵩”二字的最后一笔的涩劲朴拙,更让人看到了其自篆隶入手所积累的扎实功力。三是其对墨的使用,已达到意到则笔至的得心应手的地步。如上联第一个字“结”,按常规,应该是用笔蘸墨后要写的第一个字,似不应出现渴笔的,可在康氏笔下却偏偏出现了,且笔锋内敛,线质中空,遒劲而极富变化。 这种不为常规所拘、敢破敢立、奇峰突起般的笔墨,可谓先声夺人!如无高远独到的第一流审美眼光跟深厚的书法功力作支撑,定然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它如下联的最后一个“高”字的最后一笔,更是先浓而后淡,先重后轻的用墨典型。最后,也是最值得一说的,则是其对字与字、词与词,上下联之间两两相对的呼应、虚实关系恰到好处的处理。就单个字来说,如“入”的撇轻捺重,“想”的上重下轻,上实下虚。两联之间,两两相对的字或词组也做到了虚实互映,轻重浓淡巧妙互补。如以“结”字之虚对应“即”字之实;以“霄”字的上实而重,对应“华”字的上虚而下重;而两联各自的最后一个字,“汉”是左轻淡而右重,“高”则是上重而下轻淡。 总之,康氏在其仅只十字的五言对联中,竟如此精彩地演绎了他在驾驭笔法、墨法、结体,乃至章法等方面,所拥有的高超的技能与功底,其书作整篇气势浑厚而又大气,苍老而又生辣,充分体现了一位大师级的书法巨子独特跌宕的书艺风貌。 顺便说一句,康氏书法曾被人指出的有时显得“荒率”这一弊端,在《结想即事五言联》中非但没有出现,相反的,此作笔墨的酣畅,笔法的娴熟,整幅气韵的刚正大气等,无不在证明着,此联乃属康氏书艺的上乘之作。 以上所说,无一不是康氏的书艺给人带来的种种审美奇趣。其实,康氏的整个人生,也跟他的书法生涯一样,跌宕起伏而又充满诸多情趣,甚至奇趣的。 首先,作为清末最早就站在改良政治斗争最前沿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康氏在亡命日本之后,却又迅速堕入保守泥坑,鼓吹复辟、保皇,从一位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下沦为旧制度的帮手,其大起大落,前后判若两人这一强烈反差的现实,着实让人难禁扼腕、唏嘘!这无疑是其政治生涯留给后人的奇趣之一。 其次,作为中国碑学、中国书法经典著作《广艺舟双楫》著者的康有为,在早年,却曾有过反对尊碑的激烈言论。那会儿,康氏对帖学也曾下过很大的研习功夫,以至在接受北碑之前,他还是一位帖学坚定的尊崇者。当时,清廷有位叫张延庆的翰林,劝他弃帖从碑,他就曾引用“白石毡裘之说难之”。由此足见其一度沉湎帖学之深。这是康氏在其书法活动初期给人留下的一段趣闻。 还有,康有为以自己《广艺舟双楫》一部沉甸甸的巨著,在将晚清的尊碑风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