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面粉不易溶解于水,食盐、碱面(碳酸钠)容易溶解于水,这说明了什么?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这是为什么?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物质溶解性的概念: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分组探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教材166页) (实验1)食盐、蔗糖、熟石灰各1g溶于5ml水中 (实验2)食用油加入等量水和汽油中 (实验3)3g硝酸钾溶于5ml水中,振荡后观察,加热后再观察。 交流讨论: 根据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的观察与了解,举出溶质、溶剂、温度影响溶解性的实例: 分组探究 2: (实验1)(AB两组)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3g硝酸钾,搅拌,再加3g硝酸钾,观察现象。 (实验2)A组再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B组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 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观察现象。 归纳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指的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特定的溶质,但仍可溶解其他的物质。 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1)观察,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溶质。 (2)在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得溶液,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溶质能否继续溶解。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给盛有硝酸钾溶液的和剩余硝酸钾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可以看到原来不再溶解的硝酸钾又能继续溶解了;若向盛有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边搅拌,原来没有溶解的氯化钠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C.略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3、温度不变时,向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溶液中氯化钠的容量分数(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性主要决定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时也受到温度的影响。(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等,同时应明确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条件可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应学会用辨证的思维考虑问题。 中考链接: (05 眉山)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得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g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布置作业 本节基础训练 * * * * 提出问题: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溶质种类(或性质) 溶剂种类(或性质) 温度 B组在酒精灯上加热,搅拌 A组再加入5ml水,搅拌 结论 现象(是否完全溶解) 再加入3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3g硝酸钾,搅拌 加入3g硝酸钾,搅拌 操作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温 ①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强调 : 对氢氧化钙而言,升温,可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降温,可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克食盐 10毫升水 10毫升水 0.2克熟石灰 溶液 溶液 固体 食盐.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结论: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讨论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关系怎样? 讨论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