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Carbon Fibers and Composites 6.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什么是碳纤维 碳纤维的制备 碳纤维的种类 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碳纤维的表面改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 原丝的选择条件: 强度高,杂质少,纤度均匀等。 基本条件: 加热时不熔融,可牵伸,且CF产率高。 常用的碳纤维原丝: 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沥青纤维 聚丙烯腈的结构: 预氧化:200℃~300℃的氧化气氛中,原丝受张力情况下进行 环化反应 脱氢反应 吸氧反应 氧可以直接结合到预氧化丝的结构中,主要生成 -OH,-COOH,-C=O等,也可生成环氧基。 预氧化程度: 指在预氧化过程中氰基环化的程度。 碳化过程的技术关键: 非碳元素的各种气体(如CO2、CO、H2O、NH3、H2、HCN、N2)的瞬间排除。 如不及时排除,将造成纤维表面缺陷,甚至断裂。 解决措施: 一般采用减压方式进行碳化。 6.2.2 以沥青为原料制造碳纤维 6.2.2 以沥青为原料制造碳纤维 沥青基碳纤维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力学性能较低的所谓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各向同性沥青碳纤维; 拉伸模量较高的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蝶状液晶材料)--各向异性沥青基碳纤维。 影响碳纤维强度的重要因素是纤维中的缺陷:原丝带来的缺陷;碳化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在PAN碳纤维上存在着异形、直径大小不均、表面污染、内部杂质、外来杂质、各种裂缝、空穴、气泡等缺陷。 原丝带来的缺陷在碳化过程中可能消失小部分,而大部分将变成碳纤维的缺陷。 在碳化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元素以气体形式逸出,使纤维表面及其内部生成空穴和缺陷。绝大多数纤维断裂是发生在有缺陷或裂纹的地方。 表面改性的原因: 由于碳纤维表面惰性大、表面能低,缺乏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反应活性低,与基体的粘结性差,界面中存在较多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限制了碳纤维高性能的发挥,因此可以通过表面改性提高其浸润性和粘结性。 表面改性机理: (1)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粗糙度有利于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机械嵌合) (2)石墨微晶大小(微晶越小,活性碳原子的数目就越多,越有利于纤维与树脂的粘合) (3)碳纤维表面官能团种类与数量(官能团如-OH、-NH2) 经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变细,不饱和碳原子数目增加,极性基团增多,这些都有利于复合材料性能改善. 如把碳纤维在450℃下空气中氧化10 min,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有提高; 采用浓度0.5~15mg/L的臭氧处理碳纤维表面,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可达78.4~105.8MPa。 机理:通过电解所产生的活性氧来氧化碳纤维表面而引入极性基团,从而改善纤维的浸润、粘敷特性及与基体的键合状况,显著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纤维表面氧化状况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电解质浓度、处理时间和电流密度等条件来进行控制。 沥青:除天然沥青外,一般将有机化合物在隔绝空气或在情性气体中热处理,在释放出氢、烃类和碳的氧化物的同时,残留的多环芳烃的黑色稠状物质称为沥青。 含碳量大于70%,化学组成及结构千变万化,结构变化范围极宽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分子质量分布很宽,400~800,软化点100℃~200℃ 。 原料丰富,且属于综合利用,可以降低成本,在民用方面有很大潜力。 6.3 碳纤维的分类 6.3.1 根据原丝类型分类: (1)聚丙烯腈基纤维 (2)粘胶基碳纤维 (3)沥青基碳纤维 (4)木质素纤维基碳纤维 (5)其他有机纤维基碳纤维 各种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缩合多环芳香族合成纤维 6.3.2 根据碳纤维功能分类 (1)受力结构用碳纤维 (2)耐焰碳纤维 (3)活性碳纤维(吸附活性) (4)导电用碳纤维 (5)润滑用碳纤维 (6)耐磨用碳纤维 6.3 碳纤维的分类 性能分类 高性能碳纤维 高强度(HS),超高强度(VHS), 高模量(HM),中模量(MM) 低性能碳纤维 耐火纤维,碳质纤维,石墨纤维等 6.3 碳纤维的分类 6.3.3 根据碳纤维性能分类 短纤维 长纤维 材料的性能主要决定于材料的结构。结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结构,二是物理结构。 6.4 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6.4.1 碳纤维的物理结构(层状平面环) 碳纤维的结构决定于原丝结构与碳化工艺。 对有机纤维进行预氧化、碳化等工艺处理的目的是,除去有机纤维中除碳以外的元素,形成聚合多环芳香族平面结构。 在碳纤维形成的过程中,随着原丝的不同,重量损失可达10%--80%,因此形成了各种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