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受降城地理位置重要相符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受降城地理位置重要相符点.docx

中受降城地理位置重要相符点??????????? 史爱平??摘要:中受降城为唐代著名城址,和其相关连的还有拂云堆、拂云祠、木兰庙等中国著名景点和古建筑遗迹,几十年来围绕它们位于何地颇有争议,本文作者通过亲身祥细考察提出重要观点,即在包头昆都仑区以西的哈德门沟,为近年来我市极为重要的发现。 关键词:中受降城、拂云堆、拂云祠、木兰庙公元708年,唐朝大将张仁愿乘机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目的是阻止突厥南侵。其中尤以中受降城盛名天下。至2010年,根据大量历史资料及现场观察表明,中受降城、以及和其相连的拂云堆、拂云祠等著名遗址极可能就在包头昆都仑河以西20多公里处的哈德门沟南口以东的北坡处(以下或简称为哈德门沟)。之所以提出此观点,是因为哈德门沟地理属性及其遗存,十分符合典籍记载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众多历史学家之分析判断。?现将其重要相符之处论述如下:一、符合唐·吕温《三受降城碑铭》:“有拂云祠者,在河之北,地形雄坦,控扼枢会”、“三城岳立,以拂云祠为中城,东西相去各四百里※1”描述之状。于此述我们事先可知拂云祠在黄河以北,位于挺拔平坦的高处(雄坦,即挺拔高大且平坦),并控制着东西南北来往重要通道。特别是黄河在前清以前未改道时河水离乌拉山很近,其北部恰为乌拉山一带(见张静文先生《呼和浩特史料第四集》383页)。其次,唐代所设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拂云祠处,分别距东、西受降城各为400里,拂云祠又称拂云堆神祠在拂云堆上,故中受降城同拂云堆、拂云祠紧密为一处。同现在我们所看到分析的哈德门沟情况十分吻合。其南口东部的这个北坡高而雄壮且上面十分平坦,于坡上可说是雄视八方,一览无余,地势险要并可对沟内南北来往交通形成有效控制。在坡上50米高平坦处有古琉璃大殿遗址。??????????????????????????????? (这就是拂云堆上被盗者掘开的元代以前的琉璃瓦遗迹)这就不能不使我们考虑:为什么在偏远塞外用如此贵重的琉璃来建大殿,定有重大原由。因琉璃始于汉唐,以唐三彩最有名,唐时经常用来装饰建筑屋顶的周边(见《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264页),哈德门沟很可能在唐时就有过装饰着琉璃的大殿,因年代久远损毁被后世不断重修重建。??????????????????????(我们无奈地看着拂云堆上的古琉璃瓦遗迹只能唉叹,因为无人管,说也没人信)我们现在于坡上发现的琉璃明显是元代前的建筑构件,这里不能排除属于重修重建的性质,即在过去基础上,后世直到元代还在按唐风格给以重建或维修(元代时琉璃釉主要用于皇宫或重要建筑上。坡上还发现有一烧琉璃釉瓦窑遗址,规模不大应为后世维修用)。这种情况和大同市的华严寺琉璃建筑类似。华严寺原本在辽代时已毁,但到金代又按原琉璃风貌给以重建。因此享有如此贵重琉璃建筑构件,对于塞外偏远的哈德门沟来说,非拂云堆神祠莫属。只不过到元代重修重建后该殿又损毁了,留下至今仍可见的琉璃碎瓦遗迹。???????????????????????????????????? (从拂云堆上被水冲下坡底的古琉璃瓦片)??? 因此,从大殿遗址、高坡、以及坡下早有的汉代古城(后世均在沿用,包括做为受降城等)均处同一地点的形势分析,哈德门沟地貌和《三受降城碑铭》描述极为相似。????????? (据所知,发现元代前琉璃瓦的地方只有包头。连北京、西安都从来未发现过这么多古建筑琉璃件,可见多么珍贵)二、符合唐代诸多大诗人来中受降城、拂云堆后有感而抒写的诗文。其中:1、符合李益《受降城》诗:“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中讲到美妙的乐声回荡在山峰前,受降城下的月光如同下过霜。从此文可看出受降城一定在山峰下,否则芦管吹出的乐曲不会有回荡效果,哈德门沟所处的乌拉山旁符合这一特定环境。即受降城地貌不远处有高大峰体。???????????????????????????? (上到50米高的拂云堆上来看,殿址台地已是荒草一片)???至于是不是中受降城,咱们再看李益的下一首诗《拂云堆》:“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显然李益这位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是在拂云堆,即以拂云堆为中城的中受降城,而不是在其它处,否则不会平白无故地写拂云堆。这里更为关键的是,李益除了晚上描写在中受降城听芦管一夜未睡,抒发自己长期滞留中受降城拂云堆处不能回乡的惆怅外,还写了拂云堆的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旌旗半上拂云堆”,即受降城上插的旗帜远看才能达到拂云堆高度的一半,至半山腰的位置。???????????????????????????????????? (这些瓦片如连在一起,可见当年之宏伟)??? 哈德门沟南口以东的北坡之貌正符合这一情况。甚至可人为试验,在坡底的汉代古城上若插一旗帜,其高度不是正符合李益所描述的“半上”之远看效果吗?2、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