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同义词 同源词修改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同义词 同源词修改稿

第五节 同义词 同源词 同义词 同义词的来源 同义词的差别 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同源词 同源词的成因及其判定标准 同源词的类别 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 一、同义词的来源 意义相同或相近但语音形式不同的一组词叫作同义词。其中意义相同的词又叫“等义词”。意义相近的同义词又叫“近义词”。 在同一历史时期,一种语言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极少的,绝大多数的同义词在理性意义、感情色彩、语法功能、使用地域等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同义词的来源 (一)造字时意义相近形成的同义词 (二)词义发展演变形成的同义词 (三)新词产生形成的同义词 (四)由不同方言形成的同义词 (五)由特定的社会生活形成的同义词 (一)造字时意义相近形成同义词 见、视、睹、看:都是表示人的视觉活动,意义相近,但有差別。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后”和“君”:在上古本义同为君主。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夏后”即夏代的君主。 “树”和“艺”:上古同义,本义都是种植。 (二)词义发展演变形成同义词 “履”和“屦”:在战国以前,“履”是动词,本义是踏、踩;“屦”是名词,本义是鞋。战国以后,“履”有了鞋的意义,于是二者在鞋的意义上构成了同义词。 《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韩非子·说林上》:“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屦虽贵,足必履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 “狱”和“囹圄”:战国以前,“狱”是官司、案件,“囹圄”是监狱。战国以后,“狱”有了监狱的意思,与“囹圄”成了同义词。 (三)新词产生形成的同义词 “吃东西”这个概念,上古用“食”来表示,汉魏间出现新词“吃”,这样,旧词“食”与新词“吃”便构成了一组同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世说新语·任诞》:“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 再如“眼泪”的概念,先秦用“涕”表示,汉代后又可用“泪”来表示。 (四)各地方言差异形成的同义词 《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保存了用通语解释方言的材料。 迎、逢、逆:都表示两人行走的方向相对。《方言》:“逢,逆,迎也。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关而东曰逆。”《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春秋》:“公如齐逆女。”送往迎來。狹路相逢。 “舟”和“船”:《方言》:“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矢”、“镞”和“箭”:《方言》:“自关而东谓之矢,江淮之间谓之镞,关西曰箭。” (五)由特定的社会生活形成的同义词 “死”的说法不同。 《礼记·曲礼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又如:送人东西 身份平等的人互送叫“遗”、“赠”、“馈”, 卑者送给尊者叫“奉”, 臣送给君叫“献”, 君送给臣则叫“赐”。 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一组同义词并非在所有义项上都同义,而只是在某个或某几个义项上同义。而且即使是意义相同的义项,仍然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 理性意义的差别 感情色彩的差别 语法功能的差别 只有了解掌握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才能更好的掌握词汇,理解文意。  (一)理性意义的差别 1、所表示的对象或部位不同 皮 肤 都指动物的表皮,但适用对象不同。在上古,人的表皮叫“肤”,其他动物的表皮叫“皮”。如: 《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诗经·风·相鼠》:“相鼠有皮。” 2、所指事物的质料或形状不同 布 帛 都是织品,但所用质料不同。麻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 《礼记·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正是治麻成布,治丝成帛。 被 衾 都是被子,但大小不同,“被”小而“衾”大。《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又:“衾,大被。”段玉裁注:“寝衣为小被, 则衾是大被。” 再如:门、户 3、所指行为的方式或性状情态不同 泣 哭 嚎 啼 都表示哭泣,但哭的情状方式不同。 有泪无声叫“泣”,有泪且有声叫“哭”,哭而有言叫“嚎”,痛哭谓之啼(放声大哭)。如: 《战国策·赵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庄子·养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也?曰:然。” 《口技》:既而儿醒,大啼。 4、所表程度的轻重不同 饥 饿 都表示腹内缺食。但“饥”是一般的肚子空,程度轻;“饿”是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