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品析生活用语 上等男人怕老婆中等男人爱老婆下等男人打老婆 ?思考: ?学了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给我们今人学业做事、撰文写作不少有益的启示 比如说做学问吧,既要有请教先哲,前辈们的虚心态度,又需要有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伏案写作呢,则又该恪守语言与思想感情相统一,文质并茂的基本原则。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某单位来了客人,决定以特色火锅招待。宾主团团围坐于一桌,主人见火锅里水开了,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水滚了”,便举筷邀客说:“来来来,别客气!滚了就吃,吃了再滚。”客人一听,面面相觑。 火锅待客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摇 舞 扶 映 隐 失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摇 舞 扶 映 隐 失 传达准确的诗意、 描绘生动的形象、 创设恰当的意境、 抒发独特的情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 朱 光 潜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讨论: 作者在文中从哪两个方面对“咬文嚼字”的内涵进行了解说? 请结合课文内容概括。 整体把握 (1-5段) (6-7段)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道理”? 深入探究 实例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提问: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结论: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下面三个句子语意有什么不同? 1、吃在中国。 2、在中国吃。 3、在吃中国。 第一句是许多美食在中国。意思是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久远,美味佳肴很多。 第二句是吃的地方在中国。意思是说只有在中国吃,才能品尝到想吃的东西,才能尽兴。 第三句是消耗中国资源。意思是指一些“吃喝风”的盛行,造成浪费,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 1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 、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 、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结论: 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