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胞生物学14道题及部分答案
细胞生物学14道题及部分答案
一、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1、1910年——?
德国人A.?Kossel(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2、1955年——?
美国人Vincent?Du?Vigneaud(迪维格诺德)因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激素而获诺贝尔奖。
?3、1961年——?
英国人P.?Mitchell?(米切尔)因研究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即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化学渗透学说,获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4、1970年——?
美国人D.?Baltimore(巴尔的摩)、R.?Dulbecco(杜尔贝科)和H.?Temin(特明)因研究肿瘤病毒与遗传物质相互关系时,由于发现在RNA肿瘤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的逆转录酶,而三人共享1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5、1975年——?
美国科学家Walter?Gilbert(吉尔伯特)和英国人F.?Sanger(桑格)设计出DNA结构测序的“双脱氧法”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法;伯格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于1980年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德国科学家Sanger(施陶丁格)还由于1953年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分子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6、1982年——?
美国人S.?B.?Prusiner(普鲁西纳)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致病因子Prion(朊蛋白病毒),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新了医学感染的概念,于1997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7、1984年——?
?德国人G.?J.?F.?Kohler(科勒)、阿根廷人C.?Milstein(米尔斯坦)[3]和丹麦科学家N.?K.?Jerne(杰尼)由于发现发展了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与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8、1989年——?
美国人S.Altman(奥尔特曼)和T.R.Cech(切赫)由于发现某些RNA(核糖核酸)具有酶的催化功能(称为核酶)而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美国人J.Michael.?Bishop(毕晓普)和Harold?E.Varmus(瓦穆斯)由于发现正常细胞同样带有是遗传物质的原癌基因(oncogene),而不是病毒,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9、1993年——
1983年,Mullis发明PCR仪,于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0、2001年——?
美国人Leland?Hartwell(利兰·哈特韦尔)、英国人Paul?Nurse(保罗·纳斯)、Timothy?Hunt(蒂莫西·亨特)因对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控机理(START基因)的研究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2002年——?
英国人Sydney?Brenner(悉尼·布雷内)、美国人H.Robert?Horvitz(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人John?E.Sulston(约翰·苏尔斯顿),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在器官发育的遗传调控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2003年——?
美国科学家Peter?Agre(彼得·阿格雷)和Roderick?MacKinnon(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因对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13、2004年——?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袄、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泛素是一种热稳定蛋白)在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机理。
14、2005年——
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5、2006年——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费里和克拉格-米洛,因发现RNA干扰现象,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6、2007年——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因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7、2009年——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二、真核细胞特点、古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壁成分 含肽聚糖 不含 不含 DNA基因结构 无重复序列和内含子,环状DNA 有 大量
外显子和内含子 核小体结构 仅有裸露DNA 有类似核小体结构 典型核小体结构 核糖体 70s,55种蛋白 60以上 80s 70~80 5s tRNA 与真核生物属一类 真核细胞的特点:有核膜包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