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大 -中国古代史重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电大 -中国古代史重点

隋朝 关中本位政策与关陇集团 (1)就西魏-北周-隋-唐前期统治集团的核心及其政治重心与基本国策而言,继承性或者说延续性极强。对于以关中地区为统治重心这一基本国策,陈寅恪称之为“关中本位政策”。 (2)关陇集团: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 (3)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上应处于同一利害之环境,及精神上亦必具同一渊源之信仰,受同一文化之熏习。 隋朝前期的政治制度 (1)官制改革 目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具体措施: 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a南北朝后期,州郡县的数目庞大。隋初平均每州管辖不到三个郡,每郡管辖只要两个县。 b层次与名称的改变:1.隋文帝取消郡2.隋炀帝改州为郡。 c隋代改地方行政三级制为二级制,唐代又出现向三级制回归的倾向。 选拔:废除九品中正制,以才授官 意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后半期官僚政治制度的基础。 (2)府兵制的改革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府兵制研究的集大成著作 效果: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巩固了府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科举制度的创立 明经、进士、秀才三科。 明经科:重在经学。如经学家孔颖达在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 进士科:在隋朝只试策论。如房玄龄即隋之进士。 秀才科:最难考。“秀才者,文才杰出,对策高第之人。”如学者刘焯。 (4)刑律的改革 隋朝制定《开皇律》,成为唐律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经济措施 (1)均田 (2)赋役 (3)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书245页 (4)整顿钱币和度量衡 唐朝 4、玄武门之变 (1)高祖窦皇后四子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89-626 次子 李世民 秦王 598-649 三子 李玄霸 早夭 四子 李元吉 齐王 603-626 (2)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 在朝廷大臣中争取支持者。 宰相中,裴寂、封德彝支持建成。萧瑀、陈叔达支持世民。 在高祖嫔妃中争取支持者。 在京城、地方树立自己的势力。 收买对方的手下。 (3)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玄武门之变 (4)玄武门 唐代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5、武周的政治特色 (1)恐怖政策的继续和结束 恐怖政策从武则天临朝称制开始,到神功元年(697)年结束,前后持续14年。酷吏是武则天手中的工具,他们只负责执法,无权参政。 (2)打破常规、破格用人的措施 6、唐前期政治制度及其变迁 (1)三省六部制 三省制的特点: 三省按照决策的程序分工,三省长官在政事堂讨论,形成决策,由中书省起草,皇帝批准后再由门下省审核,下发尚书省执行。在三省制的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说,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 行政系统: 六部、九寺、三监(五监) (三省六部之外)监察机构:御史台 长官:御史大夫 台院:侍御史,主要职责是对中央官进行监察和纠弹,并且参与疑难案件的审理。 殿院:殿中侍御史,主要任务是对百官在殿廷违法或失礼的行为或言论进行监察。 察院:监察御史,监察御史主要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还要监察中央的六部官员。 (2)三省制瓦解与使职差遣制的流行 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不仅继续具有原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等办事机构的设立,中书门下也具有的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唐初以政务处理程序分工、决策与行政分离的三省制动摇了。 使职差遣制: 为使则重,为官则轻。 三司使: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 (3)科举和铨选 科举制: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分常科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举则根据需要临时举行。 三铨: 唐会要:尚书铨、东铨、西铨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铨分其选:一曰尚书铨,二曰中铨,三曰东铨。或云吏部东西铨并流外铨为三铨。’” 7、唐前期军事制度及其变迁 唐前期的军事制度是以府兵制为基础的,府兵制是一种征兵制的兵役制度。 府兵制的特点: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府兵需要自备武器、甲胄和衣粮。 折冲府: 统领府兵的基层组织叫做“折冲府”。在唐代,折冲府共有600多个,分为三等,上府有府兵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折冲府的长官称折冲都尉。这600多个折冲府分布于全国,其中大约40﹪设置在关

文档评论(0)

maxz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