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诊断精读.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M的实验室诊断 常规检查 生化检查 骨髓检查 M蛋白鉴定 分型诊断 免疫分型 骨髓检查 骨穿:骨髓原、幼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明显增多。骨髓瘤细 胞在骨髓内呈弥漫性分布,或灶性、斑片状分布。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以免漏诊 数量:国内标准为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 国外最低标准为异常浆细胞≥10%或组织活检证实 形态:细胞浆呈灰蓝色,可见多核(2-3个核),核仁1-4 个,初浆区消失,胞浆内可有少数嗜苯胺蓝颗粒,偶 见嗜酸性球状包涵体或大小不等的空泡。核染色质疏 松,有时凝集成大块,但不呈车轮状排列 多发性骨髓瘤血象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浆细胞样骨髓瘤细胞) 更早期、更准确显示骨髓内瘤细胞的分布及细胞类型。病变始于红骨髓,瘤细胞常聚集成堆。阳性率近100% 皮肤浆细胞瘤病理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 免疫固定电泳对骨髓瘤进行分型,敏感性是SPEP的10倍,不能定量 尿蛋白检测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尿蛋白:尿液中出现的自由轻链即本-周蛋白 分型诊断- MM各型M成份分型特点 细胞免疫表型 正常浆细胞免疫表型为:CD38+、CD138+、CD19+、CD56- 骨髓瘤细胞为:CD38+、CD138+、CD19-、CD56+ 浆细胞标记指数(PCLI) 通过检测可掺入增殖浆细胞中的放射性核素氚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以测定浆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可反映MM患者恶性克隆的增殖程度。 PCLI是初诊MM患者一个重要预后因素 浆细胞标记指数(PCLI) Steensma报道162例MM患者 PCLI>1% 57例 PCLI<1% 105例 两组患者CRP、Hb、肌酸、尿M蛋白及微球蛋白均无明显差异 高和低PCLI两组比较,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和39个月(P < 0.0001)。生存期为20和56个月。 染色体测定 染色体G显带技术,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及光谱核型分析技术(SKY)使MM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的检出率高达90%以上 预后相关的染色体改变:如t(4;14)、 t(14;16)、部分或全部13q缺失及17p13缺失,提示高剂量化疗后预后不良 超二倍体和t(11;14)预后较好 硼替佐米能逆转t(4;14)和染色体13缺失 染色体 非整倍体染色体伴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占80% 常发生在9、13、14号染色体 t(14q32)致IgH重排较常见(占74%) Bcl-1和bcl-2基因重排占15-20% C-mycRNA和蛋白高度表达占80% N-ras突变占50% 近一半的MM肿瘤为超二倍体 亚二倍体和13号缺失可能为两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13号染色体缺失(del13) 常见、疗效差、生存期短、预后差。 见于50%以上患者 低危组(13q14正常和β2MG≤4mg/L) 中危组( 13q14缺失或β2MG>4mg/L ) 高危组( 13q14缺失和β2MG>4mg/L ) OS分别为102.4、45.5和10.9个月。 还与14q32易位密切关联 初诊MM应用FISH技术检测多早期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MM的危险分层 基因异常 Ras家族基因突变:对患者长期生存及药物治疗反应均有负面影响 t(4;14)(p16.3;q32.3):特有,涉及癌基因为FGFR3,其表达失控为BMSC提供了持续生长的信号,激活Stat3,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 重链基因重排:MM患者占55%-73%,与分期有关,IgG型常见。治疗期间利用PCR技术检测可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灶的参考指标之一。 白细胞介素-6 IL-6与MM的发病相关,是重要的骨髓瘤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促进MM细胞生长,维持瘤细胞的存活及增殖 IL-6水平升高与MM的发生和病情进展有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和软组织肿块。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部位,如脊柱(49%)、颅骨(35%)、骨盆(34%)、肋骨(33%)、肱骨近端(22%)、股骨(13%) 特点:典型的凿孔状溶骨性病损或弥漫性骨质疏松症 ①正常或骨质无明显破坏型 ②广泛性骨质疏松 ③多发性骨质破坏: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骨质缺损。a.穿凿状b 蜂窝状c 鼠咬状d 皂泡状 e 蛋壳状 ④骨硬化改变 ⑤软组织改变 ⑥单发型:长骨的干骺端囊状或多房性骨破坏 X线所见溶骨性破坏 影像学检查-CT 可发现早期病灶 典型表现为骨局灶性或多发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示边缘清楚的小圆形低密度区,常见软组织肿块。 CT扫描的优越性为其独特的高分辨率和清晰的横断面图像。 能准确描述相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