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断面修复过程微生物态变化研究
断面修复过程微生物生态变化研究
张洪勋 李珂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课题背景和意义
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建设虽然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然而对沿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使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都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道路设计标准的逐步提高,路基填挖高度加大,势必造成大量的高填深挖路段,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的原有生态特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的乱挖、乱弃土石方,大量的废弃物堵塞河道,施工破坏原有植被与原状水系统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后果是对自然环境改变与破坏,造成生态失衡(徐广彬 2011)。
生态恢复对于公路建设而言有特殊意义,微生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一部分,并且同植物修复互为作用,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有重要的贡献。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生命体,它不仅可以指示土壤的生态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潜在环境修复功能(滕应, 骆永明 et al. 2007)。目前,关于微生物生态修复的研究大量出现,涉及微生物固碳、对有机物、重金属污染土壤以及煤矿废弃地的修复等(李珂 and 张洪勋 2014;李顺鹏 and 蒋建东 2004; 李荣林, 李优琴 et al. 2005; 崔树军, 谷立坤 et al. 2010; 王凤花, 罗小三 et al. 2010; 代稳, 朱清华 et al. 2012; 王丽娜 2013),正是由于已经积累了诸多土壤微生物修复知识,开展土壤微生物于公路断面修复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破坏的公路断面生态环境条件脆弱,土壤贫瘠,植被的覆盖率低,但是土壤微生物却普遍存在。土壤微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土壤表层的藻类则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C02,是土壤表层固碳的重要贡献者。有了碳源,就可提供其他异养微生物生存的能量来源,进而使土壤肥力增加。此外,固碳量的大小不仅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也与藻类的组成密切相关(李珂 and 张洪勋 2014),因此断面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丰度)可作为断面修复效果的评估指标。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筛选抗逆能力强的藻类,应用于断面修复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优化其固碳条件,使其能够以更高效率的修复断面生态,显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课题目标
2.1获得断面修复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变化的数据,建立固碳微生物修复指标,应用于评估断面恢复状况。
2.2 分离纯化抗逆藻类,优化固碳条件,为提高断面修复效率工艺改进提供技术基础。
3、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3.1 断面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
1)微生物多样性调查
断面的土壤样品采用FastDNA SPIN kit for soil (Bio101 System Germany)提取DNA,提取过程按照说明书进行。采用高通量测序获得断面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序列数据,分析优势藻类及其他微生物。
2)微生物丰度调查
微生物的丰度是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一种表征方式。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断面中的优势藻类及其他微生物菌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该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所示:
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
3.2获得高效率断面恢复速度
1)藻类的分离培养
在容积为250mL 的三角瓶内,加入100mL的液体BG-11培养基,灭菌备用,然后把5 g的土壤样品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充分震荡,在25℃,70μE m-2s-1条件下培养 2 周后,一部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涂平板,并进行划线法分离纯化藻类,剩余样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纯种藻类的鉴定及藻结皮固碳条件的优化
纯种藻类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后,可看到三角瓶中有蓝绿色的藻类生长,取液体培养液中的藻类,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并根据(Drouet 1981; Tirkey and Adhikary 2006; 胡鸿钧 and 魏印心 2006)等相关参考文献将其鉴定到属或种。
纯种的优势藻用BG-11培养基在室温通气培养,光照为40μE m-2s-1,15天后,将培养物喷雾接种于没有断面土壤表面(没有植物覆盖)。通过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及湿度来观察结皮的生长状况(兰书斌, 胡春香 et al. 2010)。
参考文献
Drouet, F. (1981). Revision of the Stigonemataceae with a summary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lue-green algae, J. Cramer Vaduz.
Tirkey, J. and S. Adhikary (2006). Blue green algae in the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f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4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9.单位会计核算机制凭证(单位操作手册).pdf VIP
- 洗护用品采购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VIP
- 单位会计核算操作手册(2023).docx VIP
- 幼儿园大班课程主题活动.pdf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_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pdf VIP
-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操作手册.docx VIP
-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第三版.pdf VIP
- 8.政府采购操作手册(初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