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物学导论第十一课免疫系统材料分析.pptx

清华大学生物学导论第十一课免疫系统材料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视频 Daniel Kraft invents a better way to harvest bone marrow /talks/daniel_kraft_invents_a_better_way_to_harvest_bone_marrow.html 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HIV病毒和免疫系统 2013. 11. 27 内容提要 一个猖獗的凶手——HIV病毒 免疫系统简介 特异性免疫 免疫学的应用 一个猖獗的凶手—HIV病毒 AIDS是免疫系统的疾病 HIV导致AIDS HIV感染的过程 一. AIDS是免疫系统的疾病 AIDS 免疫系统疾病 1.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是一种由HIV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成为许多伺机性致病菌的攻击目标,导致多种临床症状,称为综合症 免疫系统对于人体的作用 抵抗传染病 抵抗病毒感染 去除多余的细胞生长 降低血糖水平 减轻关节疼痛 使呼吸道通畅 燃烧脂肪 去除毒素 2. 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伺机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伺机性病原体引发的感染 病原体寄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宿主时不致病,但会引起免疫系统损害宿主的感染 引发一系列综合症 二. HIV病毒导致AIDS HIV病毒 免疫系统疾病 1. HIV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病毒 HIV的感染导致AIDS HIV病毒的构造 反转录病毒 遗传物质是RNA 内含多种酶 (举例) 反转录酶 整合酶 包膜 衣壳 三. HIV感染过程 HIV病毒如何进入宿主? HIV病毒如何复制? HIV病毒的潜伏期 1. HIV病毒如何进入宿主? HIV病毒: Gp41 Gp120 宿主细胞(辅助型T细胞): CD4受体 CCR5 病毒发生了变异 病毒从感染黑猩猩到感染人类 变异的原因: 病毒的基因组DNA序列发生变化 病毒表面蛋白能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2. HIV如何复制? 进入宿主细胞 脱壳 (Uncoating) 反转录 病毒单链RNA反转录为病毒双链DNA 通过RNA反转录酶实现 DNA插入宿主染色体 通过整合酶,病毒DNA插入到宿主的基因组 产生病毒所需蛋白 组装 通过翻译产生的各种病毒所需的酶和蛋白被组装成新的病毒 出芽生殖 释放病毒 附着和进入宿主细胞 反转录 DNA整合到 宿主DNA 转录 翻译 组装 出芽生殖 释放病毒 HIV 感染全过程 3. HIV病毒的潜伏期 感染 临床潜伏期 AIDS 病毒大量进入宿主,但随后被免疫系统抑制。一般有流感的症状 少量的病毒在血液中。病人在外表上正常。这一过程可持续10年或更长。 病毒数量上升,导致辅助型T细胞减少。伺机性感染发生。 免疫系统简介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系统的生理调节 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 是生物体內一个能辨识出“非自体物质”(通常是外來的病毒,细菌)、从而将之消灭或排除的整体工程之统称 免疫反应 身体如何辨识“非自体物质”并将之消灭的过程 一.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城墙与护城河) 第二道防线(巡逻队) 第三道防线(士兵) 1. 第一道防线 皮肤 其他外表皮 (1). 皮肤 天然障碍 油腺与汗腺 皮肤表面pH为3-5 溶菌酶 消化细菌的细胞壁 其他动物: 蛋壳 昆虫外部的骨骼 叶子的表皮 (2). 消化道和呼吸道 唾液中的溶菌酶 胃酸和小肠中的消化酶 支气管细胞黏液 捕获微生物 使入侵者离开肺部进入消化道 呕吐、咳嗽、打喷嚏 2. 第二道防线:细胞反击 杀死入侵微生物的细胞 杀死入侵微生物的蛋白 炎症反应 (1). 杀死入侵微生物的细胞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嗜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e Killer Cell) 巨噬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2). 杀死入侵微生物的蛋白 补体系统蛋白 吸引吞噬细胞 摧毁异己细胞 干扰素 (Interferon) 具有抗病毒功能 动物细胞在受到感染后分泌的 干扰病毒在临近细胞的复制和蛋白质聚集 (3). 炎症反应 通过增加感染部位的血流量和提高体温来阻碍细菌的生长 破损细胞发出化学信号 流向伤口的血液增多 更多白细胞进入伤口 细胞增加和血管的挤压;血液和组织液的增加和流动 3.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细胞 白细胞 (1).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 由淋巴细胞(白血球的一种)来完成 通过两种方式保护机体: 主动免疫 暴露于病原体来获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