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3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服饰的功能 “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 “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 “云想衣裳花想容” “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 “故天子朱绢衣冕,诸侯玄绢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荀子·富国》 30 年 代 的 旗 袍 改革开放以来,请你给它一个主题吧! 中国其他菜系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新俗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现代人的集体婚礼 丧礼的演变 直系亲属披麻带孝, 在死者的坟前行跪拜礼。 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来驱 鬼“哭丧棒”。 给死者焚烧纸钱。 丧礼的演变 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国葬和追悼会。 树葬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 图二:时髦的高跟鞋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见面礼: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风俗礼仪以一种非物质的方式记录着一个社会规范,它的变化同样也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材料二:“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摺》 材料一: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材料三: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生产方式的变化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革命思潮的推动\西方服饰的优点……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自己的文化衣杉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的文化该何去何从呢? 山东曲埠祭孔 日本人以前是要 了我们的命,但韩国 人却是要我们的魂 。 在国外一些大场合,我从来都是穿唐装、中山装,我想告诉所有人,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可能因为这点,所以香港大使、申奥大使都找我来做……我很传统,不希望忘记自己的文化。 ——成龙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