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_中国古代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总复习_中国古代史

两宋时期:960年(宋朝建立)——1279年(元朝统一) 政治: ①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②北宋局部统一,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经济: 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②经济重心南移 文化: ①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理学兴起 ②城市繁荣带动市民文化兴起 ③科技成就显著,领先世界 三、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1.北宋的政治 ①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 (2)措施: A中央: a加强中央军权: 解除高级将领及节度使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加强禁军,保障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设枢密使掌调兵权,三衙掌统兵权。 b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是北宋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 c分割相权: 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宋朝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三省 二府 三司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门下 财政 度支 盐铁 户部 军事 工部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三衙禁军 统兵权 调兵权 行政 宰相 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 参知政事 宋朝 枢密使 三司使 B地方: a派文臣任地方州郡长官 b设通判监督地方官,行使地方监察权 c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将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d地方精兵编入中央禁军,消除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3)特点 A强干(中央)弱枝(地方) B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C以权力的分散和相互牵制来强化专制集权 (4)影响 A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B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 C消极影响:造成冗官、冗兵、冗费。 2.北宋中期政治危机和改革 ①背景:“三冗”与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庆历新政 仁宗时,范仲淹推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触及官僚贵族利益,遭失败。 ③王安石变法【改革模块】 (1)内容 经济: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军事: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教育:改革科举制度 、选官制度 、学校教育 (2)评价: 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根本原因) 四、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农业: 中唐以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时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2.手工业: 制瓷业: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3 .商业 ①货币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 城市商业 : 特点: 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出现夜市、晓市、草市;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程朱理学 ①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②理学的基本思想 开创:程颢、程颐; 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明清时期读书人的必读书及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1)“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存天理,灭人欲 (2)把握“理”的方法 是“格物致知” 5.陆王心学 ①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王守仁) ②内容: 陆九渊: “心即理也” ,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守仁: “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6、宋明理学的评价(必修三P18 ) ①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7.科学技术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广泛应用。火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8.文学艺术 ①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②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③绘画:文人山水画兴起;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