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渊如《兰经》资料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渊如《兰花》全本 ??+?关注献花(2)   今日收到2005年最后一份礼物,沈渊如先生所著的《兰花》,当珍视之。人说养兰就是养心,养德。今日见沈渊如儿子沈荫椿先生所写前言,深深感受到艺兰前辈对兰花的真爱以及他高贵如同兰花的人品。当打字到 “在十年动乱时期,家父倍受摧残,身患重病,但还是经常呆立在遍地惨盆瓦砾荒芜的空园中,凝泪无语。”时,不禁黯然神伤。爱兰一生,艺兰一生,到最后却是满地荒凉。 空空荡荡。 感慨又惆怅。 试问一句先生: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您可曾后悔过?相信先生的回答一定是:不悔! 一本艺兰的书,带给我的却不仅仅是艺兰的知识。 常言道:精神不死。是的,精神不死。 《兰花》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会激励着我努力,爱兰。真的爱兰。 好书,当然收藏之不如分享之。先生泉下有知,看着现今有这么多爱兰人读着他的书,感受着他,应当更欣慰吧。 所以,从2006年1月1日起,淡淡会每天坚持打《兰花》出来(出差在外当另算)。让兰花精神在我们每个爱兰人心间流淌吧。 最后,谢谢所有阅读的爱兰人。请不要谢谢淡淡。谢谢沈渊如老先生吧,是他,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真心话。所以,2006年的自己第一个主题贴给了《兰花》而不是天空。 再及:遥想先生一定喜欢生命的绿色,所以淡淡会用绿色的字来打出来。一如兰的叶,也如兰的花。如同我们的生命这样一直延续下去。 沈渊如《兰花》之一前言 兰花 沈渊如 沈荫椿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沈渊如、沈荫椿同志多年艺兰经验的总结。对艺兰技术有较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本书的重点是介绍兰花的栽培、管理、繁殖方法,但对兰花的历史、品种分类、产地、鉴赏等均作了较精辟而概括的叙述。本书还介绍了春兰、蕙兰中的名种160余个,附有大量图版,便于读者查对。书后并附有彩色图55幅。 本书可供广大兰花爱好者和园艺工作者参考。 彩色摄影 姜 上 摄 影 季镜秋 朱从俊 前言 兰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名花之一,约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兰花具有令人难以捉摸的阵阵幽香,伴随着端庄花容、素雅丰姿,充分体现了东方特有的温馨和淡雅宜人的格韵;而在无花之时,它那刚柔相济、疏密有致的叶丛,四季常青,临风摇曳,又是竭尽风姿神韵。因此,温馨、素洁、高雅的幽兰,古往今来,赢得了多少人的赞赏和歌颂。屈原生前酷爱兰花,常借兰花的高洁,抒发自己的忠愤不平之气。此后,我国人民常把兰花的坚贞品性,象征不畏强暴、矢志不屈的民族性格。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平生最爱井冈兰,就是在那国事纷忙的年代中,常把亲手浇灌、培植的井冈兰,连同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分赠给国内外的革命同志,让五洲兰香飘逸,环球共此芬芳。 本书作者沈渊如是我的父亲,自14岁起即从事艺兰工作,孜孜不倦,五十余年如一日。名种兰花在我国原有数百种之多,后因历经多次战乱,散失甚多,及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仅剩近二百多个品种了。抗战前后,又经多次战事动乱,生活颠沛,一些稀珍名种不是失传就是被惟利是图的奸商们盗卖国外。沈渊如先生一边惨淡经营,抢救名种不致外流,一边汇集艺兰同好举行兰展,引起国内有识之士重视。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东北,造成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当时,家父曾汇集无锡艺兰同好在城中公园同庚厅举行兰花义展,所得门券收入,悉数捐赠赈灾之用。其后,日人小原荣次郎亲临江浙一带搜集兰蕙稀珍品种,在金钱利诱和淫威之下,名种又相继外流。家父眼见此般情况,节衣缩食,甚至变卖家财,把一些濒临灭绝的兰蕙品种广为搜集培养,例如传统珍奇名种中的“东莱”、“顾氏大魁素”、“涵碧”……等等在国内已属凤毛麟角。由此幸免外流而遭覆灭之危。抗战胜利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诸多名兰又随之相继失散,或操奸商、富豪手中,仅顿时之兴,而后又往往置之不顾。家父又不辞艰辛,多方收集,持之以恒,成绩卓然,深受艺兰界同好爱戴,故一些年迈体衰前辈或为生活所逼无法继续艺兰的同好,不受高利之诱,宁愿转让家父培养。在多次危机中,家父力挽兰蕙名种几遭覆灭之狂澜。尔后,家园已名种齐备,况一些孤本、罕见品种亦保存不遗。由于家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又见多识广,每探其精微而不舍。他除在培养技术上有丰富经验外,且对艺兰中选择落山新花的鉴别法----“看筋、辨脉纹、察色晕”等,怀有精辟而独特见解,所以首创了“扭瓣形”、“双唇形”、“莲花形”、“曲瓣形”,以及多种盆面形式和复花起蕊论等。抗战胜利后,1948年家父把国内仅存歇花二十多年的赤蕙名荷瓣“曹荣大荷”任其开放,并举行花展,将此兰易名为“胜利大荷”,以志祖国光复。在近二十年中,家园始终开放,任人参观,每当盛春百花烂漫时,园中游人熙来攘往。欣赏着这些精心培育出来的名花异卉。 解放后,祖国一片兴旺,在党的英明政策感召下,家父毅然把全园数千盆名花捐献给国家,以便让名贵的花木开放出更美丽的花朵。此后,家父更信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