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宝麟老师关于书法笔记.doc
曹宝麟老师的关于书法的笔记
曹宝麟先生介绍
生平:
汉族,1946年5月生于上海,上海嘉定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1964年9月入华东化工学院化机系,1978年10月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1993年在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现为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1967年得戴尧天指导,学 米芾间或兼习 苏轼,孜孜以求,终得神貌。近年锐意变法,熔裁宋、明,渐达苍茫浑成之境。作品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入选全国第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河南“国际书法展览”、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览等,在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精于书史、书论研究,《读帖考斟》、《蒙诏帖非伪辩》、《赵佶书蔡行敕考》、《陆机平复帖商榷》、《颜真卿自书告身证讹》等文在《故宫院刊》、《书谱》、《书法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代表著作为《抱饔集》、《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十年来还参加了《汉语大词典》、《全唐诗词典》、《新编文史词典》、《中国书法鉴赏大词典》的编纂和编委工作。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副主席,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
曹宝麟教授联系电话曹老师资料馆 /bbs/forum-107-1.html
抱翁集部分
/data/admin/modi_lanmu/manage/View_qiantai.asp?id=427803siteuser=chinanpg
曹老师视频:
/v_show/id_co00XMjExMzY0OTI=.html
/programs/view/I8gKkNbwQZo
/b1349029835.html
书法思想:
1.我觉得书法的养生功效是绝对应该要提倡要强调的一件事,对道德修养各方面的锤炼都有好处。
2.叛逆精 神,这就是所谓“出息”
3.正 问:书法界都知道曹教授是当代学习米芾的第一人,但是也希望你能有更多自己的面目,你怎么看待?
答:老米集古字时,从不统一到逐渐统一,最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这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您提议我抛弃老米,自成一家,道理固然不错,但我想要割断所学的血脉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不可能空无依傍。我只能以米为面,再掺入一些其他各家的东西,力图以古典的技法写出自己,哪怕写出一点自己的面貌,能体现学问和胸襟即是有异于他人了。我是为此努力的。
4.曹更趋向于法、孙更着力于韵,曹大气,孙姿媚,二者各有千秋。
5.章法问题要通过读帖去领悟,应顺着笔势仔细读,看看古人是怎样趁势处理各种偶然出现的情况。
6.神必须依附于形才得以表现。形神兼备,形似当然是首先必须做到的。随着笔法的熟练,书写时加快了速度,正如一个精神健旺的人,他的动作是富有生气的,那么神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7.蜀素苕溪入手最宜.小字笔须尖利。我所说的小字也就是原帖大小。
8.然而褚字是米之源,关系更深,
9.像铅笔执法,其实也是我国古法,即所谓拨镫法.当然,每个人执笔大多不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执笔无定法,要使虚与宽而已。
10.刻意摹拟,不能有我,勿乱章法,勿放太大。
11.后来“他好俱忘’,固守的阵地只剩下考据和书法,并将终身以之。
12.高三任课老师薛椿荫先生,硕士三年师从王力先生
13.学书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笔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元素,因为字法和章法等一切皆从此生发。
14.我深知后须与之离,必先与之合,所以不能不在亦步亦趋的临摹上下足苦功
15.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学者就得写学者字,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者往往理性多于感性,这也就决定我不属于那种以张扬个性为己任的表现型书家。
刘熙载说: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如其才学,也就是功性的问题。才是先天的,学是后天的,有性无功或者有功无性,笔端总会表露无遗。这较易理解。
16.有时为了检验临纸应变的能力,偏择一些生疏的词句。我并不刻意新变,一任自然。由于技法稳定,大部分作品不好也不坏;偶然五合交臻,心手双畅,或许也有几件值得保留。
17.我深知创变的重要,但欲变而不知变或故作而违规律,还不如委顺随化,与时推移。因为变迁是宇宙定理,想不变也不行。缓慢的变犹如坐地而不觉,揽镜而不知,而十年的比照便凸现差异的巨大。
18.我所认定的追求是借助适意的书写,再现一种古典的情调和一派精致的逸韵,从而实现修身养性的功效。
19.临摩方法是我在班上讲述的内容之一.其实很简单,就是孙过庭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十字箴言.要做到,只不过是初上手必须慢而准而已.我提倡一比一临写.
20.遽学驰骤之态,恐难为长久之图.
21.米芾方圆庵记确有大王意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