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参考资料):胶体及表面现象
第二章 胶体溶液 【教学目标】 1.掌握溶胶的稳定因素和使溶胶聚沉的方法;大分 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乳化作用 2.熟悉溶胶的性质 3.了解胶体的概念和胶团的结构 【教学重点】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乳化作用 【教学难点】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内容提要 胶体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的制备 胶体分散系的表面特性 溶胶 溶胶的基本性质 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 气溶胶 内容提要 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溶液的形成 聚电解质溶液 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破坏 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膜平衡 凝胶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表面活性剂 缔合胶体 乳状液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结构及表示式;溶胶的稳定性因素及聚沉作用。 熟悉胶体分散系的特点;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与破坏条件;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的状态。 了解胶体分散系、分散度的概念、胶体的制备方法;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区别、高分子溶液的形成特点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乳化作用。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一、胶体分散系的制备 胶体分散系colloid system :胶体分散系包括溶胶 sol、高分子溶液 macromolecular solution 和缔合胶体 associated colloid 三类。 胶体的分散相的粒子的大小为1~100 nm,可以是一些小分子、离子或原子的聚集体,也可以是单个的大分子。分散介质可以是液体、气体,或是固体。 三 种 分 散 系 的 比 较 胶体分类及性质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胶体的制备: 分散法 1、研磨法 2、超声波法 3、胶溶法 4、电弧法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例如:水解反应 FeCl3(稀溶液)+3H2O Fe(OH)3(溶 胶)+3HCl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二、胶体分散系的特性 分散度—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分散的程度,分散度常用比表面来表示。 比表面 —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S0 = S/V 实例:当 r = 0.62cm的水滴分散成 r = 10-7cm 时,S0增加7个数量级,总面积自由能亦增加7个数量级。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表面能——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称为表面能。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表面能 液体有自动缩小表面积的趋势。小的液滴聚集变大,可以缩小表面积,降低表面能。表面积减小过程是自发过程。 这个结论对固体物质同样适用。高度分散的溶胶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颗粒而减少表面积的趋势,称为聚结不稳定性。 第二节 溶胶 溶胶的基本性质 溶胶的胶粒是由数目巨大的原子(或分子、离子)构成的聚集体。 直径为1~100nm的胶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 基本特性: 多相性、高度分散性、聚法不稳定性 第二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一)通透性 可以透过滤纸, 不能通过半透膜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现象(Tyndall Effect) 上:溶液 下:溶胶 第二节 溶胶 溶胶的基本性质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Brown Movement—由于介质分子的热运动不断地撞击着胶体粒子所引起的现象。 第二节 溶胶 Brown运动产生原因: 处于热运动状态的介质分子不断撞击胶粒。 某一瞬间胶粒受到各方撞击力不均,向合力方向移动。 第二节 溶胶 溶胶的基本性质 扩散和沉降平衡 扩散: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移动的现象称扩散。 沉降:密度>分散介质的胶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称沉降。 第二节 溶胶 沉降平衡: 当沉降速度=扩散速度 系统达平衡,形成一个浓度梯度,此状态称沉降平衡。 沉降平衡时,各粒子的浓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第二节 溶胶 溶胶的电学性质——原因胶粒带电 电泳 在外电场作用下,带电胶粒在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电泳。 第二节 溶胶 溶胶的电学性质——原因:胶粒带电 电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通过多孔膜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定向移动的现象。 第二节 溶胶 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 胶粒带电原因 胶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 例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l) +3H2O(l)→Fe(OH)3 (s) +3HCl(l) 溶液中部分Fe(OH)3与HCl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