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群落(自己公开课使用)
第五章 群落 一、 群落的含义 一定空间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叫做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植物 4.一座山上的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 5.菜市场里的各种动物、植物等全部生物 判断关键:a.必须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 b.各种生物间有一定的关系。 如:捕食、寄生、竞争等。 二、陆地群落的主要类型(第四节) 森林 草原 荒漠(沙漠) 苔原(冻原或冻土带) 思考:1.哪些因素导致形成了这些群落类型? 2.各种生物群落的生物种类有无差别?生活的动植物各有何特点? 3.这些群落共有的特征是什么? 小试牛刀:判断下列特征分别属于哪种群落? 1.物种最丰富的群落。 2.该群落的动物生活习性以树栖攀援为主。 3.该群落的动物大都善于快速奔跑。 4.该群落的植物根系发达,特别耐旱。 5.该群落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少、生长慢。 6.该群落的的植物大都能忍受强风吹袭。 7.该群落的动物特别耐寒。 森林: 草原: 荒漠: 苔原: 1、2 3 4 5、6、7 1、森林 (1)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热带雨林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以生活习性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在形态结构上形成了抓、缠、猎食、躲藏等的特征。如松鼠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发达的足垫,树蛙指(趾)端有特殊的吸盘等。 2、草原 (1)分布: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是许多的能快速奔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是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荒漠(沙漠) 苔原(又称冻原或冻土带) 三、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的概念: 群落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草本层 树冠层 灌木层 下木层 (矮树) 地表层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三、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 鲁迅: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思考:高山生物群落不同海拔高度生活的植物类群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哪种结构? 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分布的差异。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各种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不同造成的;而高山群落的分段是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温度不同造成的。 三、群落的结构--时间结构(昼夜、季节) 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四、群落的演替 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 1883.08.27 印度尼西亚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根据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群落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始的演替,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区别:起始条件不同,演替到稳定群落的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原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注意:在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2)水生演替: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 湖泊演替为森林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思考: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不能 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达到平衡点。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阶段,是该条件下最复杂也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1、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顶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