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原生动物
* 纺锤虫内部构造必须通过薄片观察。 薄片切面有多种情况,一般在轴切面上观察。 2 薄片 (五)蜓类的重要化石代表 Eostaffella (始史塔夫蜓) Palaeofusulina (古纺缍蜓) Fusulina (纺缍蜓) Fusulinella (小纺缍蜓) Schwagerina (希瓦格蜓) Triticites (麦粒蜓) Pseudoschwagerina (假希瓦格蜓) Neoschwagerina (新希瓦格蜓) Verbeekina (费伯克蜓) Misellina (米斯蜓) 1 演化方向 大小:小 大 壳形:短轴 长轴、等轴等 旋壁:单层 四层 蜂巢层 隔壁:平直 褶皱 旋脊:粗大 小 (六)蜓类的演化 蜓的演化趋势一般为个体由小变大,壳形由短轴向长轴变化,旋壁由原始单层分化为多层以及蜂巢层的出现, 旋脊由强变弱或演化为拟旋脊. 考 点 C1出现 C3蜂巢层出现 P11拟旋脊出现 P12副隔壁出现 2 地史分布 中石炭世开始繁盛,以纺缍蜓科大量出现为特色.晚石炭世时,旋壁具蜂巢层的类别极为繁盛.早二叠世时为蜓的全盛时期,以拟旋脊和副隔壁出现为特点.晚二叠世逐渐衰亡,形体特殊,晚二叠世末期蜓类绝灭. 本节要点 纺锤虫的构造模式图及主要构造 纺锤虫主要演化趋向及主要演化事件 纺锤虫的地质分布 海绵动物门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为侧生动物。 有复杂的水沟系统。越高级水沟越复杂。 海绵为原始水生固定底栖动物,水流穿过多孔的体壁流入囊状的中央腔,再从大的出水孔排出,具骨胳,由钙质、硅质或几丁质的骨针组成。 海绵动物的骨骼--骨针 海绵动物出现于寒武纪以前,白垩纪时达到极盛 古杯动物门 一般特征: 海生、底栖 杯状 寒武纪早期出现,早-中寒武纪繁盛,志留纪绝灭。 古杯动物的硬体构造 中央腔、内壁、 外壁、 壁间、 横板、 壁孔 古杯动物的生态 苔藓动物 蠕形动物门 蠕虫动物 蠕虫是各种缺少外骨骼、只有软体组织的无动物的总称,它包括扁虫动物门、纽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以及某些半索动物。化石记录非常稀少,且多不明,然而,多毛类的某些成员分泌的钙质管穴(虫管、住室)常附着于贝壳或卵石上,死后保存成为化石,多见于中生化和新生代地层。 蠕形动物一般特点18世纪林奈将身体呈长条状,缺少骨骼,靠皮肤肌肉收缩进行运动的动物称为蠕虫动物,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单一类群,包括了许多门类。其化石很少,但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蠕形动物的进化意义 两侧对称:神经集中,从只能固着生活、漂浮到可以快速运动。 中胚层产生:机能大幅度提高 具体腔:使内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身体分节:增加灵活性(同、异律分节) 附肢具雏形:疣足 蠕虫动物 第 二 章 古 无 脊 椎 动 物 一.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苔藓动物门 二.腔肠动物门 三.腕足动物门 四.软体动物门 五.节肢动物门 六.笔石动物 一.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一)、概述 原生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一类动物,为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只有一个细胞所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外膜的基本结构.原生动物的单体是一个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它具有一般动物应有的主要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排泄,感应,繁殖等.为了行使各种机能,细胞各部进化分化,各司一定的功能, 形成了各种细胞器,如鞭毛,纤毛,伪足就是原生动物的运动类器官. 单细胞,最低等动物,与多细胞后生动物相对应 无器官,单有“类器官” 个体小,分布广 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分为4个纲,即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肉足虫纲 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在250微米以下,由一团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有些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内具有骨骼或形成坚固的外壳. 这类动物分布广泛,生活在淡水,海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营寄生生活. (二)、放射虫目 海生、漂浮 形态多样 个体小,一般0.1-2.5mm 常赋存在深海硅质岩中 (三)、有孔虫目纺锤虫亚目 基本特征 外壳形态及构造 主要化石代表 演化趋势 (蜓目隶属原生动物门有孔虫亚纲,是已经绝灭的海生有孔虫,分布于石炭纪和二叠纪.通常认为蜓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又称纺缍虫,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正常浅海环境)。 1 基本特征 指相化石---浅海,底栖 标准化石--生存时代:C13-P3 钙质微粒状壳,一般大如麦粒,个体一般1mm,大者可达20-30mm 具包旋的多房室壳,常呈纺缍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圆柱形,球形或透镜形. 2 外壳形态及构造 (1)蜓壳形态 包旋壳,蜓壳形状多样,按长宽比例可
文档评论(0)